50年代鹰酱开始向樱花国转移钢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樱花国的企业通过鹰酱的贷款购买鹰酱的设备,再向鹰酱出口"1美元衬衫",物美价廉的衬衫让樱花国在55年棉纺织品对鹰酱的出口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九十。鹰酱协助樱花国重组钢铁产业,60年樱花国的钢铁产量就达了2200万吨,成本仅仅是鹰酱的百分之六十。
60年代鹰酱开始向樱花国转移汽车、电子、精密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70年代鹰酱由于石油危机和产业升级,转移部分重化工业,樱花国转向技术密集型。
80年代鹰酱开始对樱花国进行技术输出,而樱花国之前承接的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四小龙和兔子。
樱花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承接鹰酱的工业发展过来的,这也为越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道路。
未来几十年的工业化道路,李崇文都写在了文件上,不得不感叹,安南怎么会这么适合樱花国设计的经济发展道路呢!
李崇文只需要把樱花国掉过的坑绕开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摸着樱花过河,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
李崇文用钢笔不断敲着桌面,总感觉还想把什么东西忘了。
这时候听到门卫的谈话
"阿文,你家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吧!"
"怎么安排啊!"
"我也为这件事苦恼呢!"
"也不知道哪个学校比较好!""
教育,是教育。
工业化离不开教育,实行李崇文安排的经济发展道路,需要大量的人才。
樱花在明治维新后就开始实行教育普及,甲午战争获得赔款的百分之三用于教育,虽然少,但是有用啊!
樱花在50年人民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50年开始的百分之十升至60年的百分之十七,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丰厚的储备人才。
樱花在47年颁布《教育基本法》,将义务教育从6年延长至9年,5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九。50年代到70年代教育经费占行政费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远超同期欧美国家,确保基础设施与师资投入。
同时及时进行学科调整,60年代增设理工科专业,理工科学生比例从50年的百分之十五提升至70年的百分之八十五,有这些人才脚盆鸡支撑半导体、汽车等产业技术突破。
安南现在做不到9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工业化积累的财富和半岛战争的战争财,应该可以6年义务教育。同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实行分段教育,分普通科与职业科,职业科覆盖当前工业化需要的理工的人才。
写到教育,李崇文想到北面的毛熊,毛熊的理科教育堪称变态,毛熊理科教育的教材和资料是越北所需要的。同时,工业化需要的技术也是可以交换的。
李崇文没法和毛熊联系,但可以通过兔子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相信兔子也需要鹰酱工业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