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崇文结婚(2 / 2)

李崇文和阮清荷在婚书上写下来自己的名字。

李崇文和阮清荷他们的婚书是用刺绣做成,汉字写的内容下面还有安南语标注,上面盖着安南自治委员会的朱红大印,这是李崇文亲自设计的"双语婚书",象征着汉南文化的融合。

证婚人由李崇文父亲的老朋友李文桂担任,毕竟李崇文的父母已经去世很久了,李文桂不仅是他父亲的好友,更是亲手把李崇文带进桂系军队的。

今天,他手持《礼记》,用汉语说着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台下的宾客中,有穿着奥黛的安南妇女,有穿着苗族百褶裙的苗族少女,有戴着壮族绣花帽的小孩,还有身着中山装的复兴军军官。

婚宴上,每道菜都有双语菜名:"龙凤呈祥(TáOPhOngXOay)""早生贵子(TảOSinhQU贵子)"。

在李崇文和安南的姑娘结婚后,产生了连锁反应,复兴军和安南委员会中还没有结婚的中高层官员和军官纷纷响应委员长的"联姻"。

因为复兴军大扩军,已经晋升为第十二师第二旅旅长的赵立春娶了安南老街的苗族族长的女儿杨芳(苗名阿蛮),婚礼就在老街的苗寨举行。杨芳穿着苗族的婚服,戴上了苗族漂亮的银饰,那是用她父亲打了十几年铁才换来的。

"阿芳,以后你就是我的媳妇了。"

赵立春用浓重的八桂口音的汉语说道。

苗族姑娘杨芳羞赧地低下头,用别扭的汉语轻声回应

"你教我写汉字说汉语,我教你唱苗歌和跳舞。"

婚礼现场,苗族的小伙子们吹起芦笙,跳起了舞蹈。赵立春将一朵玫瑰花送给杨芳的,杨芳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仿佛拿着的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宝物。

"阿春,要跳舞了,我教你吧!"

赵立春穿着复兴军的军装,跟着新娘的家人们舞跳,寨子里的老人们看着他笨拙的舞蹈,笑的很开心,很慈祥。

"会跳我们苗家的舞,就是我们的苗家的女婿了。"

第六师的指导员王军的婚礼则在壮族(越北侬族)聚居的高平举行。

王军的新娘是壮族姑娘韦秀兰,两人在对歌中定情。迎亲时,王建国用汉语唱着壮族的迎亲歌,虽然发音有些生硬,但王军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韦秀兰则穿着壮族的婚服,手里拿着壮族的绣球,笑的很灿烂。

"以后我们家,既有汉书,也有壮锦缎。"

委员会的秘书长李志文,在海防港迎娶了从八桂移民过来的瑶族姑娘盘五妹。

盘五妹戴着瑶族的传统婚礼服饰,李志文则穿着笔挺的青年装,两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李志文不会唱歌,硬是靠着喝酒把瑶族的姑娘娶回家。

中高层官员和将领的联姻事件,如同一股春风吹遍安南大地。

安南各地的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复兴军创办的《安南日报》甚至开辟了"民族团结融合婚姻"专栏,刊登各地新人的故事。

在南定城,一个汉族青年和安南姑娘的婚礼吸引了城里上千人的围观,他们按照汉越混合的仪式举行婚礼,既有汉族的的传统,也有安南的礼节。

在学校里,老师们用这些联姻故事作为教材,给孩子们讲述"各民族一家亲"的道理。在工厂和农村,工人们和农民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也是这些联姻事件。

河内总督府,李崇文看着各地送来的联姻报告,很满意。这场由上而下的联姻潮,不仅仅是个人的婚姻选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通过婚姻,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得以深度融合,安南的民族隔阂正在逐渐消除。通过这场联姻,安南的民族融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汉文化将如同雨水一般,慢慢的渗透到安南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会让安南变成汉文化的社会。

1950年6月30日

"委员长,有重要情报!"李志文抱着情报处送过来的情报跑了进来

"朝鲜半岛开战了!"

最新小说: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衔珠 兵王五金店开局全球追凶 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 心机表妹上位记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大乾人皇:我杀敌就可以获得能力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