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占领高棉和占城后,我们需要控制当地,以复兴军目前的兵力,根本不能完全控制占城和高棉所有地方。占城和高棉的面积已经达到3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我们需要这些民兵的帮助,需要民兵帮忙维持军管的状态。"
"还有根据长官您的汉化新政策,每个新建的村镇前期必然会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传统习惯不同产生一定的混乱,这就需要大量的官方人员来维持秩序。"
"这个时候,我们招募的民兵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他们可以驻扎在各个村镇,维持稳定,同时防范南同盟的游击队的袭击。"
"另外,对于想要置换土地的人,我们要需要他们参加民兵才能获得置换土地的权利,和购买一定数量的土地。同时,他们在置换置换或者了其他地方的土地,那么安南的土地也必须低价出售给政府,不得出售给私人。"
陈德明现在算是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你想要什么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会珍惜他们得到的土地,要不然过不了几年,他们又会抱怨政府的分配。
"可以,就增加招募民兵的数量吧!"
李崇文思考后,觉得还可以通过民兵,来进一步稳定澜沧。
“我再补充三点。”
”第一是,这次招募的民兵允许安南和澜沧的所有人报名,不过必须是有汉族族谱,会写自己的汉名以及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第二是,表现比较好的民兵,我们会进行奖励,包括鹰酱的面粉,钢铁制的农具,耐用的布料等等实用的物资。"
“第三点我们占领占城和高棉后,会成立大量的各民族杂居的村镇,这里面需要大量的底层的公务人员,如果民兵表现很好,只要经过基础的文化考试,就可以担任底层的公务人员。"
"志文,都记下来,后面去通知各部门。"
"长官,都记下了!"
李志文把李长官的要求都写下来了。
"长官,在民兵中招募公务人员的占比是多少?"陈德明问道。
关于复兴军在占领东印度南方地区后,安南政府会进行公务员人员考试,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只要稍微看过报纸的,都会想到政府部门会大规模招募公务人员。
这让一些在三年前,错失公务员考试的人感到兴奋,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不是说以后不能考了,而是这一次的难易程度,估计会非常接近安南的第一次公务员考试。
“从民兵中招募十分之一的公务员,从安南招募十分之四的公务员,最后的十分之五的公务人员从已经开始汉化(有汉族族谱,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会写自己的汉语名字)的高棉和占城底层老百姓中招募。"
"在民兵中招募的公务员,要把澜沧民兵的比例提高一些,毕竟澜沧也需要稳定。"
和安南相比,澜沧的读书人非常少,更不用说,在大量人员逃亡南方后,澜沧就基本找不出多少个会写字的人了。这次在民兵的招募公务员,有一定安抚澜沧人民的想法。
"志文,招募民兵这件事你亲自盯着,不要出现任何纰漏。”
"好的,长官!"
"德明,说说你的事情吧!"
"经费怎么了!"
李崇文处理完其他事情后,才想起德明来找他的事情。
"是这样的,复兴军南下的时间和安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实施的时间差不多,这就导致我们这段时间的财政支出会非常庞大。"
"我想问问,我们是否先出售一部分黄金,换成一部分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要是战争维持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的花费估计会更多。"
陈德明现在的压力很大,军方找他要钱,工业部门找他要钱,教育部门找他要钱,财政部门的资金如同流水一样,哗啦啦的流出去了。
他现在就指望军方尽快打下占城和高棉,抄了旧社会的中上层人士的家,他现在急需这些人的财富来解决财政部缺乏经费的问题。
"先兑换一部分的黄金,以备不时之需。"
"德明,你不用太过担心我们资金的问题!"
"有人会给我们送钱的!"
李崇文安慰道,钱是花出去了,但是他们得到的就更多了。
"长官,这我知道!"
"我们财政部现在就指望军方能在高棉和占城拿到足够的资金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
"不是高棉和占城。"
"是暹罗。"
李崇文把一封关于暹罗军队的情报和暹罗国内的主流报纸递给陈德明,让他仔细看看。
"暹罗?"
"这关暹罗什么事啊?"
陈德明听到这话,感到非常惊讶,连忙看起手上的资料。
情报部门的报告显示,暹罗近期把大量兵力都调往其东部地区,而在高棉的西部边境,发现暹罗的部队,经证实,这正是,暹罗东调的部队,疑似暹罗想要进攻高棉。
陈德明打开手上的几份报纸,上面都大幅度的报道,暹罗的国土是如何被高卢鸡夺走,是耻辱,他们应该夺回来。
通过这几份报纸,陈德明就知道,暹罗现在国内的舆论估计已经被调动起来,要是暹罗被舆论架起来,他们是不想打也要打了。
"长官,暹罗这是想要趁火打劫。"
陈德明气愤的说道,高棉这个果实马上就要落地了,怎么能够忍受被邻居分一杯羹呢。
"所以我说有人来给我们送钱来了。"
"高棉的边境离暹罗的曼谷非常近,而且通往曼谷的路,也是一片坦途,没有很大的障碍。"
"曼谷可是聚集着暹罗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财富,而且距离曼谷上一次被敌人占领,已经有170年了。"
"只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