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杭州,阳光透过“初心如嫣”总部的玻璃穹顶,在地面投下粼粼光斑。张子豪站在全球战略发布会的讲台上,身后的大屏正滚动播放着农户们的笑脸——云南菌农戴着众筹的护腰,陕北枣农捧着刚丰收的红枣,张奶奶举着刻有“初心”二字的木勺。
“我们的‘真诚溯源系统’已接入17个国家的农户。”张子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每颗板栗的敲击次数、每朵桂花的采摘时间,都在区块链上清晰可查。”他顿了顿,指向屏幕角落的动态地图,“看这里,巴西咖啡农正在用我们的‘泥土滤镜’直播采摘,虫洞咖啡豆的订单量比完美品相高30%。”
台下闪光灯不断,而张子豪的目光始终落在第一排——王诗嫣抱着念安,刘诗诗坐在她身边,两人都戴着同款桂花耳钉。那是用苏州老银匠工艺打制的,花瓣纹路里嵌着服务器废芯片熔成的细链,象征着“技与真诚的共生”。
“张总,”有记者提问,“从杭州到巴西,‘初心’的国际化是否意味着对本土文化的稀释?”
王诗嫣突然起身,怀里的念安正把玩着一枚枫叶书签。“这个问题,让我妹妹来回答吧。”她推了推身边的刘诗诗,后者的工装口袋里还沾着今早调试菌菇灯时的木屑。
刘诗诗接过话筒,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地下室吃泡面的夜晚。“上个月,我在肯尼亚遇到位咖啡农妈妈。”她的声音带着杭州口音,却异常清晰,“她用斯瓦希里语告诉我,我们的‘生长周期日记’功能,让她女儿在视频里看到了咖啡树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她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咖啡农女儿画的画——歪扭的咖啡树旁写着“妈妈的手”,“这不是文化稀释,是让每个泥土里的故事,都能被看见。”
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张子豪看着台上的两个女人,突然想起初创时王诗嫣说的话:“真诚是会呼吸的,别让它变成玻璃罩里的标本。”如今,这呼吸已跨越山海,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
发布会结束后,刘诗诗收到一条来自肯尼亚的视频消息。咖啡农妈妈举着刚采摘的咖啡果,用翻译软件说:“中国丫头,我女儿说,你的‘虫洞咖啡’像她妈妈的手,有故事的味道。”刘诗诗笑着回复,眼泪却落在手机屏幕上——那是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任何人的影子,而是扎根在泥土里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