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修文说,虽然此次劫杀之事是冲着他来的,但是难保贼人没有其他的想法,毕竟葛郎中刚刚被调离了中枢,一贬三千里,他的上官常侍郎因为渎职之罪,也被贬黜,按理说这也没什么,可是和周邦彦的情况一对比,别人就品出味道来了。
当时周邦彦听罢,眉心一跳,沉吟了许久后,听从了秦修文的建议。
秦修文点到即止,那是因为他明白,周邦彦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共同的优点是多思,共同的缺点就是多虑。
如果按照排兵布阵来讲的话,葛郎中对上的是李明义,如今葛郎中算是政治前途尽毁,李明义更是投缳自尽,背着骂名死去,从这上面来说,李明义这边付出的代价还更大。
但是到了他们的上峰这边,葛郎中上峰常侍郎,一开始是革职查办,后来也一同被踢出中枢,官职级别没变但是权利一落千丈,如今被扫到陪都南京养老。而同样有管教下属不严的周邦彦呢?不过是被皇帝训斥加罚俸,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如今还好端端地坐着卫辉府的知府大人,甚至周家还有旁枝被提拔了几个。
可谓是明贬实褒,单个看不明显,和常侍郎一对比,就显眼了。
周邦彦这段时间一路顺风顺水,上有皇帝支持,背后靠着周家,下有秦修文替他打通各路环节,确实有点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果然是天眷之人,官运亨通。
可是如今被秦修文这样一提醒,顿时冷汗涔涔,觉得秦修文说的万分有道理。
如果对方的目标不仅仅是冲着秦修文呢?说不定劫杀秦修文只是投石问路,真正的目标是他自己呢?
毕竟他比秦修文更看的明白,自己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对方到现在都没什么动静。甚至他仔细又将事情串联了一下,确实觉得如果对方只是冲着秦修文来的,那这个场面是不是搞得太大了?
人总是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比别人要重要,周邦彦也是如此,不管是出身、官职、影响力,自己都要比秦修文大得多,所以秦修文一旦将事件往他身上扯,他非但没觉得有什么违和,反而是越想越有道理。
如果事情只关系到秦修文,那么他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一个做长官的本分,帮着秦修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里彻查到底,已经是十分给面子了;但是事情关系自身,那么一切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移交,必须移交!
他的权利目前只在卫辉,但是如果将人移交到了他父亲那边,想必肯定会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