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心怀有大善之人,他心中坦荡,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为自身,是为他人,一旦他做下了决策,他就会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哪怕这个决策是千错万错的,哪怕这个决策会使天下苍生蒙难,但是因为他心怀坦荡,所以他不惧,他可以一往直前!”
“而那些真正的奸佞小人,心怀不轨之徒,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坏事,他们有畏惧,有害怕,有担忧,所以就算做恶事,他们畏手畏脚,始终不敢将自己的阴谋诡计在世人面前揭露,那么这样的恶事,也就只是一定范围内的恶。”
“北宋“熙宁变法”,王公如此心怀天下之人,最后造成的是怎样一副局面?夺穷民之铢累,痛抑猛士,从熙宁二年一直到元丰八年,整整十六年时间,在整个天下扬起了多少风雨,可最后呢?神宗死后,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新政全部被废,那这将天下人都卷入其中的变法,又当如何评价?能写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王公,难道还不够忧国忧民吗?”
“熙宁变法”就是被后世人所熟知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对后世人来讲,他是做出了努力和改变的,但是他的变法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从最后结果看,最终新政全部被废除,那十六年的时光加诸在百姓身上,又算什么?
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在当时当刻,成败就已决定了一切。
秦修文的一番话,振聋发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饱读诗书,也知道“以史为镜”,可是却从来没有从这种角度去看待是非功过,实在是一种全新的角度,但是同时你不得不说,非常有一番道理。
“许康,你来的时日尚浅,照理本官不该太过苛责,但是你这种行为犯了大忌!你知道我们有多少篇十分有价值的文章未被发表,就是在论证吗?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卫辉府衙门自然会派人和农人试种,跟进情况,得出正确的结论。可是你却在还没有论证的情况下执意发表,如今“卫辉时报”在很多人心中已有威信,定会有农人进行尝试,如果到时候尝试下来不如预期,谁来担此责任?谁又负责将“卫辉时报”的信誉一举打碎的后果?如此多的人汇聚了多少心血在此,你可明白?”
“卫辉时报”如今早就不是秦修文的一言堂了,许多文人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能达到如今的影响力,可是权利越大,责任越大,若不能扛起这份责任,那么到时候被人击溃只在转瞬之间。
而秦修文发那么大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知道这篇文章上的嫁接方法是错误的,后世已经有人论证过了!
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