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修文忍不住心下苦笑,他虽然在数学一道不算差,甚至比起普通人来讲,已经算是非常了得,但是一来得益于他有十分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二来得益于他对数字天然的敏感性和在职业领域中锻炼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是占了巧的。
但是和真正如同徐光启这样的天才比起来,他是自愧不如的。
人家不仅仅能将如此复杂的算术题目解答出来,还能在中间有些步骤没有公式的情况下,自己推导出公式,这就十分牛逼了。
果然是“中西会通第一人”,明末最著名的科学家,于万万人之中出类拔萃的存在,能长留青史、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仍旧受后人推崇。
即使目前他还没有认识到他的西方好友利玛窦,但是很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素养已然具备,这样的人,只需小小的一个火引子,必然能燃出最璀璨的火焰,长存于人类浩瀚历史的长河中。
只可惜,在这个封建的时代,这样杰出的人才,要到万历三十二年才能中进士,而那时候他已经43岁,光是为了科举,就蹉跎掉23年最宝贵的光阴!
秦修文为他未来的命运嗟叹,心中已经想好了措辞,如何将他召入麾下,而秦修文不知道的是,徐光启见他,同样心中震撼。
有多少次,徐光启甚至觉得自己是这个世间最孤独的存在,明明他有家人、有好友、有师长,却总没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他,所有人都劝他用心于科举,不要为了一些旁枝末节耽误了正途。可是他从那些别人口中的“旁枝末节”中窥见了宇宙中的真理,看到了璀璨夜空中的星辰,见识过无论岁月侵蚀亦不会改色的理论,这些东西,是四书五经中没有揭示的,可是他却觉得比那些所谓的经世济民的手段更加实用,比那些空谈心性的王学之流要更加面向现实。
然而,没有人理解他、赞成他。
甚至很多时候,他的许多想法都无法宣诸于口,只要他去说了那些,周遭必然有无数反对者的声音,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而来,令他窒息。所以后来,他学会了闭嘴、学会了藏拙,学会了成为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过循规蹈矩的生活,只有如此,方能是众人所期待的样子。
然而今日,有幸得见秦大人,他这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是有比他头脑更灵活、算术更高超之人,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趣的灵魂不仅仅只有他一人,秦大人的思想远见、他对时政的看法、对实用之学的见解,远远在他之上!他曾可笑的以为自己是“举世皆醉我独醒”,可是秦大人却并不局限于“独醒”,他还放手去做、去争取!
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