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选择和谈,不愿意放弃他们如今到手的利益,那么也该是默默不吭声,不接茬才对,怎么就这么硬气,完全就是一副你们“爱买不买、老子不伺候”的态度!
这下,轮到松江府这边的商人们头疼了。
之前说的棉花有问题,要退回之类的,本身就是要挟的手段,是为了达到他们下一步的目的,第一批的棉花用都用的差不都了,退,拿什么退?从别的地方买了棉花再退给卫辉府?脑子有坑吧!
本身卫辉府那边的棉花就是品质好价格低,才都涌到那边去买的,哦,现在去别处买价格更高的棉花,再去送到卫辉府?除了差价还有各种人工、运输的费用,一来一去,要耗费多少要银两?!
另外,卫辉府居然还说剩下的棉花还都不卖给他们了!!还是那句话,那他们就要花费更高的成本,去别处采买?
若是一个两个卫辉府的商人这样说也就算了,毕竟成不了什么气候,大不了不从你这边买,我从别的卫辉府的商人那边买不就行了。可问题是,卫辉府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居然都拒绝和松江府做生意了,一点漏洞空子都钻不到!
这委实有点可怕了。
到底如何做到这般齐心,这是松江府的商人们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毕竟商人逐利,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钻,有些道德水平不高的商人,更是践踏着《大明律》在挣钱。别说是官府指使得动他们,若是官府有这么大的能耐,当时关海禁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偷偷走私吗?还有汪直这样的大走私头目“南面称孤”吗?不早就乖乖地朝廷说什么是什么,指哪打哪吗?
对那些商人来说,谁动了他的利益,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好使!
就拿这次松江府做纺织的大商人联合起来要对卫辉府施压来说,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才能如此齐心协力,而卫辉府的人面对这种局面,难道就没有人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和松江府偷偷做生意吗?一个个地都这么高尚?
毕竟如果这个时候,卫辉府的商人都不做松江府的生意了,如果有人跳出来撕出一道口子,那么这个人必将赚的盆满钵满,满嘴流油,到那个时候,背信弃义又算什么?
可是无论松江府那边如何试探,卫辉府的人就是不动如山,哪怕有人暗中说不退回自己采购的那批棉花,生意照旧,对方也还是不理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