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仅仅是严知行的回忆录,其余“秦派”人物也有类似的形容来描述秦修文,让后世人对历史上真实的秦修文充满了好奇,甚至在拜读完他的事迹后,有许多历史学家感叹自己没有生在秦修文那个时代,因为没有亲身观摩到由秦修文掀起滔天巨浪的世界而遗憾。
而与秦修文同时代的人,如今却是身在其中,能够亲自领略其中可怖的感觉。
很快,严知行的第一版手稿就完成了,等完成之后,他马上交给了秦修文,让他审阅,两人一起增删了一些内容后,最终由严知行整理成文,再次抄写下了相同的两份后,将手稿用蜜蜡封好,一份由严知行亲自送往“京报”编辑处,一份由如今担任秦修文的贴身侍卫张达负责运送到“卫辉时报”编辑处。
张达是卫辉府新乡县出来的人,对“袁氏印刷坊”以及“卫辉时报”都很是熟悉,由他带队去送,秦修文再没有不放心的。
三日之后,“卫辉时报”和“京报”同时发行,如今这两份报刊的辐射面,恰好就是从京城到卫辉修路的沿途路段都能全部辐射到,而这些焦急等待了多日的老百姓们,习惯性拿到报刊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到《白蛇传》连载的位置,这个位置一直是固定的,大家翻阅起来已经是熟门熟路了。
上回说到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许仙抛下和白娘子的儿子许仕林到金山寺出家,日夜为其娘子祈福,在自己人力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祈求上苍能放过他们夫妻二人。两人虽然在同一个地方,却是日日夜夜不得相见,许仙的深情赚足了老百姓的眼泪,也为那无辜稚子的前途命运感到揪心。
千万疑问在大家心中闪过,等待的这几日,大家猜测了许多,眼看着这个故事要走向尾声了,结局到底是好是坏也不得而知,甚至有人都跑到了京城和卫辉府的编辑处,想要问个究竟,最后被人哭笑不得地请出去。
而今日,大家一看版面,居然占了一整版,心里顿时就一个开心——这说明今日的故事可以读更多,知道更多的内容!
然后大家便细细读了起来:话本中讲到原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是文曲星下凡,于读书一道上极为有天赋,三岁开始就会读书认字,十三岁下场科考,十八岁便高中状元!
这样的走向,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这是这个年代十分典型的爽文模式,十八岁高中状元,读书人的至高成就,然后出阁入相,迎娶高官闺秀,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对之前被这个故事的悲剧情绪牵扯了许久的读者来讲,显然是一个舒缓释放情绪的章节,但是很快,大家又想到,这个许仕林是白娘子的儿子,就是考中状元了,这娘亲还在雷峰塔下压着呢!
然后,严知行在这里写道:天帝得知许仕林娘亲的遭遇后,心有所感,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是许仕林可以兴修天下之路,帮助各地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其功绩可以抵消他母亲犯下的过错,能让其全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