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七十五章:大风

第四百七十五章:大风(1 / 2)

“黄台吉,来了……”

望台上的风掠过陈望头顶明盔赤红色的盔缨,将文书上未干的墨迹吹得微微颤动。

陈望缓缓的合上夜不收加急送至中军的军报,五指一收,薄薄的军报便已经是在掌心揉作一团。

北方天际线上,一道接着一道的狼烟次第升起,在午后炽白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目,如同来自荒古的巨兽用爪痕撕开了苍穹一般。

那一道道冉冉升起的狼烟,也证实了夜不收急传而来的军情确实属实。

黄台吉来了……

带着北国所有能战的清军,从京师的方向南下而来。

陈望转头看向东北方,远处济宁城的城墙如同被巨兽啃噬,露出犬牙交错的缺口,铅弹在城墙上凿出蜂窝般的弹坑。

其中损毁最为严重的是济宁城南偏东的一段城墙,三层城砖剥落后,裸露的夯土芯被硬生生削去半丈,形成个巨大的凹窝。

“轰!轰!轰!轰轰轰!”

巨大的轰鸣声再度传来,陈望下意识的循声望向北面,那里是济宁城东的炮兵阵地。

视野之中,那抹原本高举着的红旗已经消失。

二十四门重炮接连喷出硝烟,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哪怕是远隔数里之地,仍旧是震得人心中发闷。

济宁城东,炮兵阵地炮架在反冲力下向后滑出三尺,垫在泥地上的松木轨痕里立刻渗出水洼。

铅弹破空的尖啸声还未消散,济宁城头已炸起无数砖石尘土。

城墙在沉闷的撞击声中震颤,砖石碎裂,簌簌剥落,露出内部被震松的黄土芯。

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撞击声,城墙的缺口越来越大。

原本就已经饱受重炮摧残夯土遭受重击再度炸开,飞溅的碎砖沙土顿时便如雨点般砸向四周,几名躲在墙后躲避炮击的清军弓手猝不及防,被飞溅的土石砸得头破血流,摔倒在地上痛苦的哀嚎着。

而城墙也在接连的重创之下,那段城墙终于不堪重负,伴随着令人牙酸的崩裂声,轰然塌陷。

下一刻。

尘土如浪,冲天而起。

崩落的砖块、碎石和夯土像溃堤的洪水般倾泻而下,在城墙脚下便已经是堆成一道足以让攻城方顺势而上的斜坡。

急促的马蹄声再度自中军的望台之下响起。

未几。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骑便已经是登临望台。

“报!”

那信骑双手抱拳,躬身垂首,急声道。

“豪格所部前锋已经抵达济宁城西,马场湖西水畔,酒湾铺处!”

陈望回首向西,目光越过万千的帜幡,投到了最西面湖广镇第三师的大营之上。

湖广镇第三师的营地之中,三道狼烟在蓝天下显得格外扎眼。

“豪格也来了。”

陈望冷笑了一声,眼神微凝。

“左光先现在到哪里了,还没有消息吗?”

听到陈望的询问,侍立在一旁的代正霖当即向前,回禀道。

“左将军所领汉中镇第四师,前锋骑兵已至扎营地十里铺位置,后续步队距离扎营地三十里的路程,预计在黄昏之时便可抵达。”

三十里的距离,对于汉中镇的军兵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若是强行军,汉中镇的镇兵一日可行百里。

这一战,陈望聚兵十三万北伐。

这十三万的军兵,无一不是战兵。

为了保障战兵们的体力,陈望征发的民夫都有将近二十万之众。

这二十万的民夫,一部份作为辅兵使用,主要承担的职责便是替战兵们背负盔甲,做饭打杂。

另外一部分则是运送辎重粮草、军械火药等等。

当然,粮草主要都是走水路运送。

水运比起陆运的消耗无疑是要更少。

左光先领兵从阳武一带移营,一路往济宁而来,沿途都有民夫协助运送,因此速度不可谓不快。

“此前豪格分兵驰援济宁,约有万余兵马,如今主力回援兵至济宁城西,兵力在三万上下。”

代正霖翻阅了一下手中的文书,继续汇报道。

“夜不收探报,济宁清军全面收缩,原本城西大营的一万余名兵马,正向济宁城南洸河一带靠拢,应当是准备与黄台吉所领清军主力汇合。”

陈望离开了望台的前方,重新回到了参谋司所设的沙盘旁侧。

“如今我军已经全线控制了济宁城南与济宁城东两片地区。”

“清军于济宁城西永济桥区域设有一营,兵力在五千上下,用以牵制我军攻城的部队。”

“洸河两岸,为清军主力所在,兵力雄厚,有三万人左右。”

“经由参谋司推演,减除伤亡,清军在济宁城中固守的兵马应当只剩下万人左右。”

“黄台吉自关宁而来,综合谍报与夜不收探报,其旗兵总数约在一万四千人左右,以孔有德为首三顺王部众一万五千人,绿营兵一万五千,外藩蒙古骑兵四万,总兵力达八万五千之众。”

陈望微微颔首,黄台吉领兵进攻关宁,用的主力是绿营兵和孔有德等汉军的部众,旗兵只在关键的时候出战,外藩蒙古的骑兵只是作为掩护。

所以旗兵和外藩蒙古的伤亡并不大,绿营兵和汉军的兵力减员差不多有万人。

外藩蒙古本来仅有三万人,多出来的这一万人,是围攻宁远的部队撤围后,从一片石绕道入关。

清军已经彻底放弃了进取关宁的想法,余众全面收缩回援,固守松锦一带。

“八万五千人……”

陈望看着沙盘之上,济宁城南密密麻麻,代表着清军的蓝色军旗。

如今济宁城,多尔衮在城中有万余兵马。

驻防在西面的豪格所部是两蓝旗为主力的三万兵马。

东面则是有三万的兵力,汇合黄台吉所部,兵力逾十一万。

而现在防守着西线的沿岸的,是河南镇的第五、第六、第七三师,共计三万六千人。

陈永福所部驻防济宁城东南的演武场内。

整个济宁的东面,共有四万六千战兵。

本应有四万八千人,但是连番的战事,伤亡总数迫近到了两千。

这些兵力,自然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大局。

陈望的目光从沙盘之上缓缓扫过。

驻防在西面,镇守着鳌关的是曹变蛟所领的湖广镇第三师,共有两万左右的军兵。

“让刘国能接任曹变蛟鳌关守将的职责,率领步兵守备鳌关,所有的火炮全部留下,着曹变蛟即刻领麾下精骑六千至济宁城东与陈永福合营。”

从济宁城西被河水环绕,又有马场湖作为天险。

清军根本没有什么水师,为了阻拦靖南军的水师北上,几乎将所有的舟船都沉在了运河的沿途。

济宁城东,本来就是陈望预留的与清军决战的地点。

因此在进攻济宁的这一个月时间以来,作为城西重要水关的鳌关,在大量民夫的努力之下,修建了足以护卫整个西面的堡垒群。

随着春汛的到来,济宁周边的河水都上涨了许多,大军要想渡河,铺设浮桥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

曹变蛟湖广镇第三师共有五营,总兵力逾两万。

最新小说: 大梁边卒:娶妻越多我越强 儒道至圣:从替考书童到万国帝师 游子的漂泊岁月 疯批帝王:小乖不怕,朕在 渣夫兼祧两房又换孩,我撕他全家 卧底的我只想活下去却被迫干狠活 请点击伟大航路RPG ???????????????? 明末:从边墩开始灭清覆明 嫡女风华药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