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为岁首,乃阖宫上下最为重要的节庆之一。
白日在太和殿举行外朝宴,参宴者多为王公大臣、外藩使臣,彰显大齐国威皇权。
傍晚在宝华殿举行内庭宴,参宴者换成了后宫妃嫔、宗亲近支,体现的是家族团圆。
易妃负责的,自然是宝华殿中的内庭宴。
到了元日当天,宝华殿内,金碧交辉,丝竹之声连绵不绝。
太后端坐上首,身着绛紫华袍,雍容得体。
一旁昭衡帝身着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与太后之间隐有疏离之感。
皇后体弱缺席,高位左右分坐着丽贵妃与易妃。
丽贵妃一身艳红赤金宫装,珠翠环绕,正得意地享受着仅次于皇后的尊位,看向易妃的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
易妃身着宝蓝织金宫装,妆容精致,端坐如仪,唇边噙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意,与丽贵妃形成鲜明对比。
其余妃嫔按位分高低列坐其后,丝竹管弦之声掩盖了下面的窃窃私语,只能听闻些许嘈杂。
就在这时,殿门开合,一道清丽身影踏入宝华殿中。
水仙今日身着月白夹锦襦裙,外罩件浅碧色织锦披风,通身素净得与这满殿华彩格格不入。
然而正是这份清冷,如幽谷兰草,瞬间吸引了昭衡帝的目光。
昭衡帝心头微动,连日被朝臣和太后催促子嗣的烦闷,在看到她身影的瞬间消散了几分。
他抬手,声音不算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满殿的丝竹声:“水仙常在,到朕身边来。”
皇上金口玉言,顿时引得周围人朝水仙看来。
一个常在,竟能伴驾御前?
这可是连许多高位嫔妃都未必能得的殊荣!
丽贵妃脸上的得意僵住,易妃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紧了紧......
水仙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复杂视线,她缓缓垂眸,敛去所有情绪,恭敬地走到昭衡帝身侧的锦凳坐下,姿态温顺。
一靠近,水仙便嗅到昭衡帝身上淡淡的酒气。
她稍一抬眼,便看到昭衡帝面前的九龙金杯已被斟满数次,男人眉宇间凝着些许郁色,显然今日这宴,于他而言并非乐事。
水仙心中了然,柔声劝道:“皇上,酒多伤身。元日宴饮,更当保重龙体。”
她温柔的声音里带着关心,如涓涓细流,抚平了帝王心头的燥意。
昭衡帝侧首看她,语气缓了下来:“嗯,朕知道了。”
就在这时,殿门口太监高声通报:“端亲王、端亲王妃、端亲王世子觐见!”
殿内气氛微变。
只见端亲王一身亲王蟒袍,携着一位珠光宝气的妇人走了进来,而他们身前,一个穿着大红锦缎袄、胖成了个球儿的五岁男孩像个小炮弹似的率先冲了进来。
他毫无规矩地在殿内左顾右盼,甚至想去抓旁边宫女托盘上的糕点。
“承哥儿!慢些!”端亲王妃在后头假意唤着,脸上却是宠溺纵容,并无半分约束之意。
太后一见那胖小子,面上不再冷淡,露出慈爱无比的笑容,连连招手:“承哥儿,快到皇祖母这儿来!”
得了太后召唤,承哥儿更是有恃无恐,蹬蹬蹬跑到太后座前,也不行礼,直接扑到太后怀里撒娇:“皇祖母!承哥儿要吃那个!”
他的小胖手指着御案上一盘精巧的贡点。
“好好好,都依你!”
太后笑得合不拢嘴,亲自取了点心喂到他嘴边,任由他在自己凤椅上爬上爬下,揪扯她衣袍上的流苏。
熊孩子的喧闹与这庄严的宫宴格格不入,却无人敢置喙半句。
水仙坐在昭衡帝身侧,清晰地看到皇帝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眸底深处满是冰寒。
她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正好看到易妃脸上堆起比刚才更盛的笑容,对着太后和承哥儿的方向开口。
“太后娘娘说的是,世子真是活泼可爱,瞧着就比寻常孩子伶俐许多呢!”
易妃的声音温婉动听,带着刻意的恭维,“臣妾听闻世子小小年纪,已识得千字,背诗千首,聪慧绝伦,实乃天家麟儿之相啊!”
她这番夸赞,说得端亲王妃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太后也抚着承哥儿的头,脸上满是得意。
水仙挑眉,好一个识得千字,背诗千首!
易妃为了讨好太后和端亲王府,这马屁拍得也太过离谱了。
身旁昭衡帝轻嗤一声,那声音极轻,只有近在咫尺的水仙听得分明。
水仙心头微动,察觉到了帝王微妙的态度。
易妃想讨好?那她偏要搅局。
她微微倾身,凑近昭衡帝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狡黠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