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同窗邀请(2 / 2)

张氏连忙上前虚扶一把,笑道:“好孩子,快别多礼!涛儿在家总提起你,说你在学堂里帮衬他,快进来暖和暖和!”

张老夫人也笑眯眯地点头:“是个懂礼的好孩子,快进来吧,外面冷。”

厅堂里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

两位长辈显然对儿子的这位“第一个邀请回家”的朋友极为重视,桌上已摆满了精致的点心和干果。

寒暄几句,问了问王明远的年岁和家中情况后,张氏便体贴地笑道:“好了,你们小哥俩自去玩耍说话吧,饭食好了再叫你们。”

张老夫人也慈祥地挥挥手:“去吧去吧,让涛儿带你看看他的宝贝玩意儿。”

没了长辈在旁,张文涛彻底放松下来,拉着王明远直奔他住的东厢房。一进门,他便献宝似的打开一个樟木箱子:“看!这都是我爹给我做的!”

箱子里琳琅满目:一把打磨光滑、缠着牛筋的小巧弹弓;一柄未开刃、但形制极为精巧的柳叶形小匕首,配着同样小巧的牛皮鞘;还有用上好硬木雕成的骏马、小舟、栩栩如生的鸟儿……件件都透着用心和巧思。

“这是我爹去年走镖回来给我做的弹弓,可结实了!你看这牛筋……”

“这小刀鞘上的花纹,是我爹亲手刻的!他说等我再大点就能用了……”

“这木马!跑起来轱辘还能转呢!”

张文涛拿起一件件玩具,如数家珍,胖乎乎的小手抚摸着它们,眼中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拜和依恋。

王明远拿起那匹木雕小马,马鬃马尾刻得丝丝分明,四个小木轮转动灵活,关节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他心中暗暗惊叹:这时代的匠人手艺,当真了得!这些玩具的精致程度,远超他前世对“古代玩具”的粗浅想象。

两人摆弄着玩具,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回了学堂。

“明远,”张文涛摆弄着小木刀,忽然压低声音问,“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去镇东头孙秀才那书院读书,反倒来赵夫子的蒙学啊?”

王明远一愣,摇摇头:“不知道……”

“我爹跟我说的!”张文涛脸上露出一种分享秘密的郑重,“赵夫子他……其实本事大着呢!本来早该中秀才的!”

“哦?”王明远被勾起了好奇心。

“第一次考那年,他爹突然没了,得守孝,错过了!”

“第二次考,临考前,他娘又病故了……”

“好不容易熬到第三次,他自己在考棚里又染了风寒,烧得昏昏沉沉,文章都没写完……”

张文涛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胖脸上满是惋惜:

“唉,你说这命……咋就这么背呢?我爹说,赵夫子那学问,教孙秀才那书院都绰绰有余!可惜时运不济,功名就卡在童生上了。后来心灰意冷,就开了这蒙学……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小得意,

“我爹还说,在赵夫子这学的东西更实在,而且孙秀才年纪大了,根本顾不过来。”

王明远听着,心中豁然开朗,许多疑惑瞬间解开。

怪不得!怪不得赵夫子讲书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怪不得他习字时,赵夫子寥寥几句点拨便能切中要害。那份沉稳的气度和深厚的底蕴,绝非寻常童生可比。

原来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凡,竟是被命运的坎坷。他心中对赵夫子又多了几分由衷的敬意。

不知不觉,仆妇来请用饭。

席面果然丰盛,冰糖肘子红亮诱人,入口即化;桂花糖藕软糯香甜,齿颊留香。张氏和老夫人不停地给王明远夹菜,态度亲切自然,没有丝毫富户人家的倨傲。王明远也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更得两位长辈欢心。

饭后,张文涛又拉着王明远在宽阔的后院里玩了一会儿投壶,直到日头西斜,估摸着王二牛快到了,王明远才提出告辞。

张文涛依依不舍地一直把他送到镖局大门外,拉着他的袖子:“明远,下次休沐,再来玩啊!我带你去镇东头新开的点心铺子!”

“好,下次休沐再来。”王明远笑着应承。

“一言为定!”小胖子这才松开手,站在高高的石阶上,用力挥动着胖乎乎的胳膊。

最新小说: 前夫是我心头恨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杀机无处不在 乾隆四十八年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兽世:没想到吧,我把自己上交了 郎君他悔 孀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