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府试开考(2 / 2)

迷迷糊糊,半睡半醒。

次日清晨。

感觉整夜睡得也不踏实,天刚亮,王明远便已经醒来,整理好考舍,倒了一点水打湿手巾,简单擦洗,让自己清醒一下。

然后便招呼巡场的衙役,捂着肚子冲向那令人望而生畏的茅厕。

路过茅厕旁臭号周围考生,感觉都面如土色,精神状态奇差,他也无不感叹自己的幸运。

到了茅厕后,经过一夜的“发酵”,那味道简直辣眼睛!

他屏住呼吸,速战速决,逃也似的冲回自己的号舍,感觉鼻腔里还残留着那股销魂的气息。

又用湿布巾狠狠擦了把脸,才勉强驱散那股味道和残留的睡意。

要不要吃早饭?算了,没胃口。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快速答剩余的题后再说。

第四题:蝗灾!粮价!流民!

这道策论题着实有些难度,王明远闭目凝神,脑中飞速运转。

柳教谕课堂上那些关于“常平仓”、“劝分”、“以工代赈”的零星话语,结合他前世刷新闻看到的救灾案例,渐渐在脑中拼凑成型。

他猛地睁眼,提笔如飞:“蝗灾肆虐,赤地千里,粮价腾贵,流民塞途,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治之之道,当急缓相济,标本兼治!

施行细则......”

“速开官仓,设粥厂于通衢,按丁授食,勿使一人饿毙!严查囤积居奇,奸商抬价者,枷号示众,平价粜粮,以安民心!

施行细则......”

“檄令州县,悬赏捕蝗!民捕蝗一斗,换粮一升!既除蝗害,又济民饥,一举两得!更遣老农,指点乡民掘除蝗卵,断其根源!

施行细则......”

“敕令各府,整顿常平仓!丰年足额籴入,荒年平价粜出,以平抑粮价,备不时之需!刊印防蝗治蝗农书,广布乡里,使民知所防,知所治!

施行细则......”

“劝谕地方绅衿富户,捐粮助赈!捐多者,勒石记名,载入方志,以彰义举!官民同心,其利断金!

施行细则.....”

一条条对策,清晰具体,既有雷霆手段,也有长远布局,更注重官民协作,而且还一一列出了执行细则,显然不止是纸上谈兵。

写完最后一个字,王明远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打完了一场硬仗。

最后就是诗赋题了:以“秋夜读书”为题,作五言律诗,限“光”韵。

这几年他的《明远诗词大注》中这种偏门的词也有很多,像:烛光、日光、月光、甚至透过雾的光都收集了。

他根据昨晚想好的排列组合,很快就写好了:

露冷凝虚幌,青编对夜长。

书册展龙鳞,心源汲古沧。

云衢通月魄,文浪涌天章。

欲破乾坤秘,孤灯即太阳。

有了柳教谕帮他整理的“秘籍”,这次的诗赋明显比之前的有水平了很多。

在这批学子中怕也已经能称得上品之作了,王明远看完也自觉满意,内心给自己和柳教点了个大大的赞。

全部答完后,王明远伸了个懒腰,已经快到中午了,这会也是实在饥饿难耐,于是快速的掏出干粮解决午饭。

吃完后,他逐字逐句核对着草稿,修改了几处不够凝练的语句。

确认无误后,才郑重地铺开正式答卷,开始誊抄。

笔尖饱蘸浓墨,落在雪白的宣纸上。

馆阁体方正圆润,却在他笔下透着一股内敛的锋芒,字字如珠,行行贯气。

任谁见到这手字,不敢给他明远大帝三分薄面!!!

时间在笔尖流淌。

当最后一笔稳稳落下,王明远只觉得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他轻轻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答卷放在一旁。

又复核了一遍无误后,才缓了口气,简单修整下。

没过多久,收卷的锣声再次响起!

“时辰到!停笔!收卷——!”

衙役们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

卷子被衙役收走,王明远瘫在板壁上,听着远处收卷的呼喝声,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这场考试,总算熬过来了。

最新小说: 前夫是我心头恨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杀机无处不在 乾隆四十八年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兽世:没想到吧,我把自己上交了 郎君他悔 孀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