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裹着晨光渗进江城市局信访办的玻璃门时,老周头举着“还我真相”的纸牌又往前挪了半步。
水珠顺着屋檐滴落,在门槛前砸出一圈圈涟漪,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铁锈味和远处早餐摊飘来的油条焦香。
他布满裂口的手紧攥着纸牌木柄,指尖被雨水泡得发白,每一次挪动都让膝盖发出沉闷的摩擦声——那是旧伤在阴雨天的抗议。
他身后排着二十多号人,有拎着菜篮的阿婆,篮里青菜叶上还挂着水珠,随着她轻微的颤抖簌簌落下;有穿着工地工装的年轻后生,袖口磨破,露出的手腕沾着未干的水泥灰;最前头的姑娘举着手机,直播画面里“宋警官被打压”的话题正以每秒上百条的速度刷新,电流杂音混着围观群众的喧哗从扬声器里溢出,像一场低频的潮汐。
“同志,能让我们见见宋昭吗?”阿婆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蓝布衫前襟洇出深色水痕,湿布贴在皮肤上,冷得她微微打颤,“我家那口子十年前在开发区坠楼,当时负责的就是小宋,他笔记本里记着‘施工方篡改安全记录’……”她的声音沙哑,尾音被一阵穿堂风卷走,只留下颤抖的余音在走廊回荡。
信访办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值班警员探出头,额角泛着细汗,制服领口被汗水浸出一圈深色轮廓。
他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声音压得极低却仍被人群的嗡鸣吞没:“各位,省纪委督导组已经进驻,所有诉求都会登记……”话音被此起彼伏的“我们要当面说”淹没,他缩回去时,手机在裤袋里震动——省厅值班室的电话从凌晨三点就没停过,铃声像钉子一样扎进耳膜,领导刚在群里发消息:“舆情监控组盯着,别让带节奏的帖子漏了。”
省厅物证分析室的空调开得很低,冷风拂过董岚裸露的小臂,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她白大褂搭在椅背上,指尖在键盘上敲出连串脆响,像冰粒砸在金属盘上。
她面前六块屏幕同时跳动着数据流,荧光映在镜片上,折射出幽蓝的光晕。
最中间那块正播放陈默近三年的出警录音,电流杂音中夹杂着警笛远去的尾音。
当时间轴滑到2020年6月18日02:14时,她突然按下暂停键——监控日志删除记录的IP地址在警用内网地图上闪烁,正好落在宋昭车祸当晚执勤的昭阳桥岗亭。
红点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在漆黑的电子地图上灼烧。
“找到了。”她低声说道,声音轻得几乎被空调的嗡鸣吞没。
鼠标右键点击“原始日志恢复痕迹”,加密压缩包生成的提示音轻得像叹息,像谁在耳边呼出一口气。
窗外传来同事的脚步声,皮鞋敲击地面的节奏由远及近。
她迅速将文件拖进苏晚提供的跳转节点,屏幕右下角的传输进度条刚跳到100%,门就被推开:“董科长,厅长让你去汇报舆情技术支撑方案。”
“马上来。”董岚扯过白大褂穿上,布料摩擦发出窸窣声,指尖在桌沿轻轻叩了两下——那是她确认任务完成的暗号。
陈默家的窗帘拉得严丝合缝,落地灯在他眼下投出青黑的阴影,像一道未愈的伤疤。
手机里的录音已经回放了十七遍,电流杂音中,“我调换了现场监控备份硬盘”的声音再次响起,每一个音节都像锈钉扎进耳膜。
他的拇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皮肤凹陷,留下月牙形的红痕。
抽屉被拉开的瞬间,金属刮擦声让他浑身一震——那枚旧警徽还躺在红绒布里,触手冰凉,背面“同生共查”四个字被磨得发亮,是十年前他和宋昭通过刑警资格考试时交换的。
“老宋,”他对着空气轻声说,喉结滚动,声音干涩如砂纸摩擦,“当年你教我看现场,说证据不会说谎......”手机在掌心震动,他盯着来电显示“周办”,手指抖了三抖才按下接听键。
“陈组长,早啊。”电话那头的声音像浸了冰水,字字清晰,带着金属般的冷硬,“听说你昨晚给匿名通道传了点东西?”
陈默的后背贴上沙发靠背,冷汗顺着脊椎往下淌,浸湿了衬衫,黏腻地贴在皮肤上。
“周副市长,我想申请调岗......”
“调岗?”对方低笑一声,笑声短促而阴冷,背景音里传来茶杯放下的脆响,瓷与木的碰撞声格外刺耳,“你当警队是菜市场?进了我的局,想退?”
“陈默,你女儿明天小升初面试吧?市重点的名额......”
“够了!”陈默吼出声,声音撕裂空气,手机差点摔在地上。
他盯着茶几上的SIM卡分离器,突然扯掉手机后盖,塑料边缘划过指腹,留下一道细微的刺痛。
他将那张印着“警务专用”的卡片塞进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