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能是当哥哥嘛,管一管弟弟妹妹。小孩儿就觉得一说,大家伙就笑了, 大家伙笑了,小孩儿肯定以为是好事。
他也跟着笑一笑,笑一笑,笑我了, 小孩儿李济昰也便是喜欢上亲娘肚子里的弟弟妹妹。
至于究竟是弟弟,还是妹妹?这其时不重要的。至少对于小孩儿李济昰而言便是如此。
冬日, 一场雪后。
金粟宫, 主殿内。杨惠妃很关心儿媳王氏。毕竟秦王已经开府,而且还是观政。
对于杨惠妃而言, 貌似儿子的前途已经开始走上正轨。可孙儿呢?
对于有前程野望的人而言, 特别是在这一个世道,子嗣很重要。
无嗣,再是英雄, 一切白搭。因为没有继承人。
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这就是这一个世道里人们的朴素观念。就像是黎庶百姓家里一点瓦片房屋,那还记挂着传给儿孙。
何况是天家的皇子, 那想有大前程。那更得需要子嗣来宣告了,便是争得前程。下面人也是可以放心。
这荣耀富贵不是虚妄, 那是有后继者。
“老大媳妇,你和老大成婚有些日子。你们可得努力了。”杨惠妃的目光落在儿媳的肚子上。
“母妃也不是催了孙儿早些降生。而是关心你们夫妻二人。”杨惠妃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补充一句。
“母妃关心,儿媳明白。儿媳和夫君一样,也是知道母妃最是心疼小辈。”王氏笑着回话道。
莫说天家要催生,便是普
通百姓家,那娶了新妇一样催生。
这是农耕时代,为何讲究多子多福?说白了,那除了传承之外。也是时代需要。
因为多一口人,那就是给整个世道,给朝廷多添一份财富。
人口,其时才是朝廷最大的财富。搁小家小户一样,人口一样是最大的财富。
有人,才可能有一切。没人,便是再多的家财,那也是替旁人做嫁衣裳。
“好,好孩子,你和老大都是孝顺的。母妃啊,真盼着早些抱上大胖孙子。”杨惠妃这会儿一秃噜嘴,她还是讲了真心话。
秦王妃听着,还能怎么办。只能陪着笑脸,那是笑意盈盈的听着。
这一点小事,落秦王妃心头压根儿不算什么。
对于秦王妃而言,她信宫外的秦王府。在王府里,王妃是当家主母,说一不二。
也便是进了宫廷内苑,才在金粟宫里跟婆母杨惠妃陪笑一回。对于秦王妃而言,这些不止为了脸面,为了孝道,也更是为了讨好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