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也曾是她人生里少有的光亮。
陈卫东总会在早读前把一盒热牛奶悄悄放在她课桌上,外面用数学草稿纸包着;晚自习后拉着她绕小花坛走一圈,边复习边扯她的袖口。
他比她皮一点,也更主动。她嘴上冷着,实则习惯了那份被动里的关照。他约她逃晚自习,她皱眉却跟着;他说要吃泡面,她嘴上说幼稚腿却照走不误。
一次他拉她去小卖部,说要买笔记本。回来的路上,他突然在走廊里搂住她的肩,在她耳边轻声说:“你别再这么冷了,我都快感冒了。”
她瞪他一眼,没推开。
那天晚上的月光照在两人交迭的影子上,像系在一起的一根绳子。
后来,天台,操场的角落,无人的教室都有了他们的身影.......
高考前,李雪开始觉得不对劲。
最先是晨起的恶心,然后是一连几天的低烧。她以为是感冒,直到某天月考,她望着试卷发呆时,突然意识到——她那个月的生理期没有来。
她偷偷买了验孕棒,在宿舍楼一层的公厕里试。两道杠浮现时,她呆站了好久,连脚都麻了。
她没哭,也没叫。只是蹲下来,抱着腿沉默了很久。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她不傻。她从没幻想陈卫东会对她负责,也明白怀孕对一个高三女生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她那一刻,没有想着赶紧解决。
她只想了一件事:这个孩子,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她从未拥有过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在,有了一个正在她身体里悄悄成长的存在。
她没有告诉陈卫东。不是因为不信他,而是怕。怕他愧疚、慌张、怕他因此做出她不愿接受的选择。她想,再等等。等到考完试,等他安顿下来。
她一点点做着准备——去图书馆查资料,存钱,不声张。不再吃辣,不熬夜,连课间打水都小心翼翼。她孤独、慌张,但异常坚定。
他们都不知道,命运已经悄悄拐了弯。而那个十八岁的夏天,将成为她一生的分界线。
李雪最后还是参加了高考。
她穿着那身洗到泛白的校服,进出考场像个幽灵。六月八号下午,她提前十分钟交卷,离开考场时天特别热,风也不吹。她没回家,绕过操场去了那条旧巷——是她和陈卫东曾偷偷吃泡面的地方。
她蹲在墙根旁,攥着铅笔坐了两小时,一动不动。
她考得很好。
成绩出来那天,教务主任悄悄告诉她:全市第十五名,足够进c9里任何一所,清华复旦浙大任选——她是那个年级最有希望离开这座城市的人。
但她什么都没填。
不是因为不想去,而是因为她知道,她去不了。
那天傍晚,父亲神色复杂地把手机递给她:“银行打来的,说你账户里多了一笔……三十万。”
她愣住,点开汇款记录——转账人:陈启林建设。
她懂了。
她没哭,也没发疯。只是坐下,把钱转入定存账户,然后起身把志愿填报表撕碎,丢进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