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刘备与孙策也开始效仿。
屯田制在乱世是真有用,以极低的代价获取土地,收拢流民,再极尽剥削压榨,那利益不就是槓槓的?
但问题就是屯田制太苛刻,说是农奴也不为过,
百姓或许会为了先活命选择当屯民,但时间一久,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滴,牛马都会不想干活,何况是人?
简而言之屯田制有用,但会抑制屯民的生產积极性,统治者只能不断地威逼压迫。
眼下南阳正是因为要向关中运粮,相当於本就艰辛的屯民还得肩负沉重的役,所以才会出现有人逃跑之事。
若是没有攻略关中,没有艰难的运粮任务,那南阳也能通过打压拉拢继续屯田。
没听说过屯由刚屯一年就会崩溃的..:::.曹操孙策不都在屯吗?
但刘升想的更远。
三十万屯民一半来自汝南,来南阳只是为了暂时生存当屯民,结果刘备你让我们承担向关中运粮的任务?
关键是或还打算带我们去关中那个破地方?
若不是南阳也有关中流民,这次徵调的五万青壮怕是一时半会都徵调不齐。
这种情况长此以往,那汝南人都该跑回相对没有战爭隱患的老家汝南去了。
关中本就残破,又无法收拢人口一起重建,那取关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必须上猛药!
要让全天下的流民都涌向关中!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通俗又粗暴的口號还真得打响。
封建王朝更叠其实就是对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
均田制势在必行!
简而言之均田制就是给农民分地,都去当自耕农,土地国有农民使用,分了就是你的死后归还。
没有中间商.....
按照常理说来,东汉末年没有发展均田制的土壤,土地都被士族豪强私有占领,你这么做等於在革他们的命。
但关中不一样。
大量的无主之地,大量的流民,看似残破凋零,或已经退出歷史爭霸之舞台,实则未尝没有暗藏逆袭之剧本?
实则。
均田制也不是要把士族豪强革命,直接拿他们的土地拿去分,而是先解决大量无主之地与流民的问题。
甚至是直接把士族豪强的私有土地合理化..:::.不过也会导致士族豪强手里的人口自动剥离出来......
总之.....
其內容深究起来太庞杂,也不是与士族豪强对立那么简单,不过多阐述。
就於现在將来的关中来说,绝对是有施行均田制的可能。
而眼前的运粮问题导致的人心散乱,也不再是难题,若他们知道刘升要给他们分地,
还怕没有积极干劲?
去了关中就有地分,这难道没有吸引力?
给自己种地承担一点赋税役,和给別人屯田结果还吃不饱,纯纯牛马,能一样吗?
屯田看似也和均田一样,都是乱世出现大量土地流民而採取的经济策略。
但屯田太过苛刻,五五分成,还承担役兵役,跟在地主家没区別,甚至地主家没那么多衍役兵役.:::.
而均田明文规定,这地就是你的,你只需要承担一定的赋税和役,没有兵役!那么你的劳动剩余所得都是你的。
屯田没有积极性,而均由则是充分发挥自耕农的积极性。
“元龙!免除今年屯田赋税,屯民所得尽数归自己所有!”
此言一出。
眾皆譁然。
眼下正是攻略关中的关键时刻,哪有时间改革土地制度?只能先免除屯民一年赋税,
让他们积极参与运粮工作。
待拿下关中大部分土地,那才是均田制真正出手的时候,此为慢慢过渡,终会来临。
而相应的配套制度租庸调......府兵制..:.:.都会孕育而生。
府兵制就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施行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那不就是屯田制中的军屯吗?
最大不一样还是积极性,当府兵可是在保护自家分的土地,还可以实现阶级跃迁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军屯兵则是一边屯田一边打战,不能保证战斗力的同时,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而且府兵制不仅能解决国家的经济压力,体现在自己的装备粮草自己准备...:..知道木兰的都知道......
此时军阀作战保持战斗力的关键靠得仍是私兵,也就是某某部曲等等,府兵制短时间內无法发挥效用。
而且府兵制的缺点也很多,如一旦均田制崩溃......府兵制无法撑过几代等等。
一时难以言清。
总之。
在关键的时刻,东汉末年乱世,在关键的地方,残破而出现大量无主之地並有羌胡为乱的关中,又遇上关键的集团..:::
刘备吕布张绣等边关武人!
再遇到最关键的人,刘升!
那这均田制府兵制就是最合適的逆袭剧本,若不能终结乱世开创盛世,那就乾脆再让张飞货车把刘升撞回去算了。
人生若无曲折就如女人没有曲线,能不能成功不知道,总不能白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