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敏是薛志安的第一任妻子,目前来看也是最后一任,俩人在婚后第六年离婚,留下个疑云重重的儿子。刘慧敏拿了一大笔钱,俩人的离婚官司很顺利,薛志安没有和她在经济上拉拉扯扯,几乎是她提什么要求都满足了,因此算是和平离婚。
刘慧敏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儿,和薛志安算是门当户对,经朋友介绍认识的,没多久就结婚了。婚后也没听说过俩人有什么矛盾,女方是个本分人,男方貌似也没传出什么花边新闻,婚离得比较出人意料。
这一年里,早秋和她混成了朋友,家庭妇女心中总藏着很多幽怨,苦于无处倾诉,她正好充当了树洞的角色。
刘慧敏告诉她,她和前夫不是和平离婚的。谈起这个,她的脸色就充满了怨气。
“她离婚是因为,她的前夫出轨,还家暴她。但她前夫很会做表面功夫,也很会造势,因此外人看不出来什么。”
谈起这个前夫,刘慧敏就仿佛有发不完的牢骚,基于自己没有表明前夫的确切身份,加上早秋看着像是逍遥的豪门富太,她很快就心无旁骛地和早秋畅所欲言了起来。
“刚开始几年俩人相处的都挺好的,只不过慢慢的她发现有些不对劲,她前夫那方面有问题,要不了孩子,但她又很想要孩子。每次提起和孩子有关的事,就算是外人提的,他都会变得很暴躁,回来就找的她茬。俩人的夫妻生活也很差,她觉得她前夫是因为有隐疾,所以心理变态,导致她现在对这件事都有些心理阴影。”
刘慧敏谈起这件事,先是愤怨得很,然后又簌簌地落泪,早秋只能不断安慰她,说幸好她已经逃离苦海。刘慧敏又谈起了前夫出轨的事。
“她前夫和秘书有一腿,她有次偷偷查手机发现了,还和她前夫闹了一回,不过那男的不承认,还警告她不许宣扬出去,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来也许是秘书找他要钱了,他又把人家给辞退了。”
薛志安的秘书,成明昭留意起了这个角色。
“她跟我说,最受不了的是,没过几年,她前夫拎回了一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儿子。她前夫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所以不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孩子。”
早秋剥了一个开心果放在女儿手里,“她实在受不了了,这才离婚,也许是知道了太多,离婚时男方的态度反而好得不行,给了她一大笔钱。不过她心里还是有点害怕,这才移民到澳大利亚,找了个性格老实的男人结了婚。”
“妈,”成明昭把那颗开心果塞到她嘴里,“辛苦你继续和她相处,我要走了。”
“这么快?你才刚到。”
成明昭笑,“我已经拿到了最有用的消息,时间不等人,等我彻底结束了这一切,我们再好好聚一聚。”
早秋望着她。明昭作为她的女儿,行事作风比她要更加干脆利落,每一步都如此深谋远虑。几年前的一个深夜,明昭电话她们,让她们今年去澳洲,不能继续呆在国内。她和春玲不懂发生了什么,但女儿这么说,一定有她的道理。
于是她马上关了自己的美发店,签证下来后,当周就和春玲飞到了澳洲住下,期间的经济来源和都靠女儿供应,绿卡也是靠女儿解决的。成明昭会定期汇钱给她们,还给她们一人取了一个洋名字,早秋叫卡洛琳,春玲叫克丽斯托,祖上是马来西亚人。成明昭告诉她们,她过不了多就会结婚,且结婚对象,相当的有钱。
这些年来她们得到的信息都是成明昭这样的一句话:生孩子了,结婚了。成明昭没有动身来找过她们,她们也没有去见她。
她不清楚女儿具体在做什么,但又大概清楚她在做什么,无论这件事是好的还是坏的——
早秋笑了,“那我开车送你去机场。”
她都无条件站在她身后。
第74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一)
那个年代,早秋和村里大部分女孩一样,上完小学就没再继续念下去。原因很简单,第一,家里没钱,供不起;第二,既是女儿,那么迟早要嫁人,读那么多书没用,不如早点来帮家里干活。
被父亲从学校带回家的路上,早秋没有哭也没有笑,很多小孩和她一样不准备继续读了,还一脸笑容,乐得自在,一路蹦蹦跳跳的。有些就是哇哇大哭,想回课堂,被大人死命拽着往家中走。
她很安静地挎着自己的单肩包——她妈妈用旧衣服为她缝的一个布兜,可以拿来装课本。早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她没有哭,因为哭也没用,她爸打人很痛,她不想凭白被打。
也没什么想笑的,她确实想继续读,但没办法,家里没钱就是没钱,这不是她想就能做到的。
但至少,她上完了整个小学,比起那些三年级、甚至一年级都没读完的小孩,她算是比较有学问的了。早秋认得大部分的字,也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术。
老师劝过她爸爸,让她爸爸再好好考虑下,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哪怕读个中专也好。老师喜欢早秋,早秋虽然话不多,但眼里透着聪明劲儿,有着不符合年龄的稳重,成绩也比其他孩子好,认真栽培肯定有出息。
老师嘴皮都快说破了,嘴角说出了白沫,也没动摇她爸一分。她爸爸对老师说,没有这个必要,早秋还有一个哥哥,家里只要有一个人读书就好了,哥哥已经读到了初中,如果两个孩子都要读书,都要考什么大学,他哪来这么多钱,难道老师准备给他出这份钱吗。
老师说不过他,只能惋惜地看着被带走的早秋。
早秋有一个大一岁的哥哥,已经念到初二了,不过成绩并不好。他得知妹妹辍学,满眼羡慕,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读书,他想早点去大城市打工。但父母不允许,母亲让他说什么也要往下读,争取考个大学,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早秋哥哥常常因为不想读书和父母起争执,他没有学习的天赋,成绩稀烂,根本考不上大学,这些钱与其交给学校,不如直接给他,他现在就带上行李去大城市里打拼,搞不好比读书更有出息。
况且,凭什么他妹妹就能不读书呢?母亲笑,笑话他不懂事,又说早秋不需要考读书来改变命运,等她到了年纪,她自然会替早秋挑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前期靠父母,后期就可以靠自己的丈夫。只要嫁的好,日子差不了哪儿去。
但他不一样,他是男子汉,将来是要娶老婆的,除了父母没人可依靠,他们作为父母,当然得帮他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好。等他考上大学,分配了工作,在大城市找一个本分的媳妇,全家的日子都好过了。
母亲把赌注押在他身上,但早秋哥哥还太年轻,他才14岁,根本不理解大人说的什么成家立业,他只是不想读书而已。
这件事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哥哥只能继续读书。
他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初中在镇上,他平常都住学校。有次回来,早秋悄悄把他拉到房间里,“哥,你是不是可讨厌读书了?”
那当然了,他甚至都懒得回答她,“怎么了?”
“你不想读书的话,那就把书给我看吧,”屋里光线不好,早秋的眼睛比灯泡还明亮,“我可以帮你做作业。”
“真的?”他最讨厌做作业了,听到这个好消息,简直喜不自胜。
“嗯!不过你现在上了初二,很多题我也不会,你得把初一的书给我瞧瞧。”
他想也没想的答应了妹妹,等下次回家,他把囤积在宿舍的初一的课本、连带着练习册、试卷之类的,全交给了妹妹。过了一阵子,早秋告诉他,她已经学会了初一的知识,他又欣然地把初二书交给她,每周都带作业回来给她做。
哥哥心里乐开花了,觉得早秋傻的可以,没事给自己找事做。如果他是早秋,指不定现在过得多逍遥,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就算是跟着父母捕鱼,捉蚯蚓,都比上学来得有意思。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中考,他什么也不会,自然没考上高中,连个中专都没捞上,只能在家呜呜哭。本来对他而言这是个好事,但偏偏周围的人都上了,就他没上,心里难免觉得丢人,面子上过不去。
父母围过来安慰他,说不是他的问题,就算不读书也有其他出路。早秋哥哥什么也听不进去,别人都有书读,就他没有,他不干了,他要读书。夫妻俩见他这副样子,既心疼又开心,开心在儿子终于开窍了。俩人拿着毕生的积蓄,到处找关系,腆着脸上门求人,终于把儿子塞进了一所技校里。哥哥如愿背起书包重新去了学校,走之前家里还特意买了一只老乌鸡炖给他喝。
这天,早秋的脸色很差,她的话少了很多。技校在县城,他这次可能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来了。
哥哥走后的日子里,她照常帮家里人干活。饭桌上,母亲察觉到什么,忽然伸手把她额头顶起来,“怎么回事?脸都快埋进碗里了。”
早秋虚起眼,没说什么。
母亲看不懂她这副样子,“干嘛眯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