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在这冰天雪地的日子里。
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两万余众如饿虎扑食般兵分两路。
气势汹汹地从齐河与济阳以东渡过黄河,妄图一举包抄济南。
而与此同时,第一集团军的约4万多名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在22日就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精良武器装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士兵们头戴坚固的军用头盔,身着笔挺的德式军装,脚蹬厚实的牛皮长筒靴,
身上还穿着防弹衣,手持冲锋枪,腰间挂满了手雷,每个人都显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不仅如此,第一集团军还拥有一个装甲旅,装备着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摧毁任何敌人的防线;一个炮兵旅,配备了各种口径的火炮,
能够对敌方阵地进行猛烈的轰击;还有两个航空师的空中力量,战斗机和轰炸机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然而,就在12月24日韩复榘带领主力部队撤出济南,向泰安方向撤离。
这个决定让许多民众都感到震惊和困惑,毕竟济南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轻易放弃实在不像是山东省主席干出来的事。
向北派遣了整整两个团的步兵,如同一支钢铁洪流一般,气势磅礴地朝着齐河济阳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拦截日军的进攻。
随着韩复榘主力部队大范围的,撤出了山东各地。
同盟军却如同一股及时雨,迅速而精准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他们以无缝衔接的方式接管了山东的多个地区,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而那两个被派遣出去的团队,他们接到的命令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竟然是不准将日军击退,而是要允许日军每天前进500米!这道命令对于045团团长汪伟明来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当他接到这封命令时,心中充满了困惑和不解。
他的部队早就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日本鬼子一决高下。
然而,如今这道命令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整个团队里。
在汪伟明的军事生涯中,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命令。
他不禁开始怀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深意,或者是上级有着某种特殊的战略考虑。
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服从命令,这是军人的天职。
这真是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汪明伟是一脸的懵逼。
汪明伟绝对称得上是一名出色的团长。他不仅成功地平息了士兵们的不安情绪,
还详细地解释了这一决策背后的深意——吸引更多的日军前来,一个师的日军显然无法满足同盟军的胃口。
而向北之所以会下达这样看似荒谬的命令,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果同盟军能够击退这股日军,那么韩复榘一旦得知这个消息,极有可能会立刻下令让部队返回济南。
如此一来,同盟军就会陷入被动,原本的战略部署也将被打乱。
就算韩复榘没有驱赶同盟军离开济南,两支军队之间也必然会相互猜忌、提防,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因此,向北别无选择,只能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
这样一来,既能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又能阻止他们撤退,可谓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济南附近有自己的雷达。
周边也有大量的临时机场。对于同盟军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