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复杂的地形对于同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车辆和装备的机动性会受到严重限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此外,山区地形还容易成为日军设伏的理想地点。
一旦同盟军的部队进入这些区域,就很有可能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从而陷入被动局面。
向北深知骑兵在这种复杂地形中的优势,于是果断地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将2、3、4、5集团军的骑兵旅调往北方前线。
这样一来,同盟军在北方前线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
这些骑兵旅不仅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中迅速机动,还可以利用骑兵的灵活性对日军进行突袭和骚扰,有效地打乱日军的部署。
当然,向北也考虑到了各个集团军自身的需求。
为了确保各集团军在其他方面的作战能力不受影响,他特意给这4个集团军都留下了一个骑兵团。
光是前期筹备就用了两个多月,两天后向北登上了幸运号,经过两天的不懈努力,向北成功地收取了五处弹药库。这些弹药库分布在不同的地点。
为了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向北使用近5吨的炸药将这几处弹药库彻底摧毁。
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弹药库在瞬间化为废墟。
尤其是对沈阳兵工厂的轰炸,让向北收获颇丰,这也算向北故地重游了。
然而,他并没有对兵工厂的其他设施进行破坏,因为那些设备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他要留着这些设备,尤其是对那些大口径的火炮制造设备,等收复东北后自己使用。
在完成对弹药库的摧毁后,向北顺道还摧毁了关东军的三处炮兵阵地,和一处装甲部队。这些行动无疑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原本,三路大军应该一起进攻,才能取得最完美的战果。
但由于向北无法同时在三处战场上作战,他最终决定让中路军优先进攻。
当初,向北在索要北平和天津时,特别向鬼子强调了山海关的重要性。
这也是他为今天所做的精心准备,如今10万大军如汹涌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越过了山海关。
在辽西走廊上,同盟军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是因为日军将三个甲级师团,约9万人,都集中在了锦州战场上。
同盟军若想成功越过锦州,恐怕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锦州,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横亘在他们通往东北的道路上。
日军牢牢扼守着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锦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的南面濒临渤海,波涛汹涌的海水成为了一道天然的防线。
而大凌河、小凌河等水系则如蜿蜒的巨龙,为日军提供了绝佳的防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