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沈青瓷的背影,她站在破庙后墙的缺口处。
风从塌陷的屋顶灌进来,吹动她风衣的下摆。
我没有动,手里还攥着那张刚抽出来的图纸。
纸角被我的血浸透,边缘微微卷起。
她没有说话,只是侧身让开缺口,像是在等我先走。
我低头看了眼罗盘,玉牌嵌在凹槽里。
表面暗光流转,指针稳稳指向庙井方向。
我把它收回内袋,贴着胸口放好。
右臂的伤口已经开始发麻,痛感模糊成一片滞重的压迫。
仿佛有把生锈的锯子在骨头上来回刮擦,缓慢而沉闷。
我翻进缺口,落地时左脚踩到一块碎瓦,发出轻微声响。
沈青瓷跟进来,顺手从腰间抽出一枚青铜算筹。
指间轻巧一旋,随即又稳稳插回带扣之中。
庙后角落堆着几块残碑,上面刻着模糊的“归墟引路”四字,和我在荒村残碑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庙后角落堆着几块断碑,上面刻着模糊的“归墟引路”四字。
笔迹残缺却熟悉,竟与我在荒村残碑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我俯下身子,用匕首轻轻在碑面上来回刮擦。
底下显露出一层深沉的暗红,色泽凝重,宛若经年风化的旧漆。
“这庙三十年没人来过?”我问。
“三十年前,大雨冲垮了山道,村民说庙里闹鬼,香火就断了。”
她站在我面前,表情严肃。
“但有人每年清明来烧纸,纸灰埋在井边土里,已经积了三尺深。”
我抬眼望向沈青瓷:“你以前来过这儿?”
她没回答,只是抬起手,朝着井口的方向指去。
那里大片坍塌,石边残破,裂口如锯齿般参差不齐。
幽深的洞口黑得瘆人,仿佛被巨力活生生扯开一般。
我走过去,井绳早已腐烂,只剩几缕麻丝挂在木架上。
我蹲下,从内袋摸出一枚袁大头,咬在嘴里。
另一只手抽出匕首,用刀柄往下探。
刀身没入井口三尺,突然“当”一声,撞上硬物。
我抽回匕首,刀尖沾着一层灰绿色的锈粉。
我用拇指抹了抹,指尖传来刺痛,像是被细针扎了一下。
“下面有东西。”我说。
沈青瓷递来一截藤蔓,我绑在匕首上,重新放下去,来回拖动。
第三次拉上来时,刀身卡住了一角布料。
暗青的底子上,边缘绣着半截螭吻纹,隐在阴影里,似隐似现。
我一把将它拽下,攥在掌心。
那布料虽已陈旧,却未腐烂,反而透出一股金属似的凉意。
我深吸一口气,触碰它,金手指瞬间启动。
画面出现。
一名身着彝族百褶裙的女子,被缚于井底的石柱上。
双臂反剪在后,口中塞着布条,动弹不得。
她脖颈缠着银链,锁骨下的纹身在幽光中游动。
井口上方站着三个黑袍人,中间那个右眼嵌着青金石,手里拿着一块玉牌,正缓缓嵌入井壁凹槽。
女人猛然抬起脸,瞳孔骤然收缩成竖线。
喉间滚出低沉的咆哮,却被紧缚的布条硬生生闷了回去。
井壁开始震动,石缝渗出黑液,顺着她的身体往下流。
她挣扎着,银链崩断一节,掉进井水,发出“叮”的一声。
画面跳转。
井水翻涌,浮起一具男尸,脸朝下,后脑有钝器击打的凹陷。
他手里攥着半张纸,上面写着“三三七”。
一只手伸进来,从他指缝抽出纸条。
那只手戴着骷髅戒指,左手小指上纹着《黄帝内经》的片段。
画面再跳。
井口边缘,一双军用靴踩在碎石上。
高跟鞋的鞋跟微微陷进土里,鞋底藏着的窃听器闪着红光。
那人俯身,把一张浸血的纸条塞进井壁夹层,然后转身离开。
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腰间的军用匕首。
三段画面结束,我猛地抽手。
鼻血涌出,滴在布料上,晕开一圈暗红。
头痛如铁钉在太阳穴里旋转,我咬紧牙关,将布料塞进内袋。
“你看到了什么?”沈青瓷问。
我没回答,脑子里全是那女人的脸。
她不是徭宫,但那种纹身、银链、竖瞳,几乎一模一样。
“有人在井底献祭。”
“三年前,有人取走了一张写有‘三三七’的纸条,还有人藏了另一张。”
沈青瓷盯着我:“你看到藏纸条的人了?”
我点头道:“是你。”
她没有否认,只是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