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39章 利刃出鞘,血战富金山(十)

第39章 利刃出鞘,血战富金山(十)(2 / 2)

富金山——此时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血肉磨坊。

荻洲立兵起初以为已经撕开了守军的防线,狂喜之下,甚至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他的兴奋很快凝固在脸上,眼前根本不是预想中溃败的华夏军队,而是一座由钢铁、水泥、坑道和百战老兵的意志浇筑而成的死亡堡垒,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接下来的日子,富金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每一道山脊都见证了惨烈的拉锯。

日军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疯狂的进攻。从拂晓到黄昏,甚至深夜,炮火轰鸣几乎未曾断绝。步兵在军官的督战刀下,排着密集的队形,踏着同伴的尸体,如同潮水般涌向荣六师的阵地。

然而,荣六师依托着顾家生苦心经营的立体防御体系,展现出令人胆寒的韧性和效率。

日军的炮火覆盖虽然猛烈,但大部分火力都被地表工事吸收,真正能威胁到坑道内的却寥寥无几。守军可以灵活机动,在炮击时退入坑道深处保存实力,炮火一停,立刻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和隐蔽出口重返战位,给予日寇迎头痛击。

荣六师的三个炮团真正的化身为战场大杀器,观测员潜伏在精心构筑的前沿观察所,通过电话或简易信号,将日军的集结地、进攻路线、炮兵阵地坐标精准地传回后方。

然后炮群随即发出震天怒吼,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砸下,将日军的进攻队形炸得七零八落,冲锋往往在发起阶段就遭遇毁灭性打击。

轻重机枪、迫击炮、也适时的加入当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成堆尸体为代价。

荣六师的官兵,都是历经战火淬炼的老兵。他们经验丰富,枪法精准,心理素质过硬。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沉着冷静,懂得利用地形,善于伪装,能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保持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燃烧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毒气的阴影下、在炮火的轰鸣中、在战友不断倒下的悲恸里,依然死战不退。

荻洲立兵眼睁睁地看着他引以为傲的“钢军”在富金山前撞得头破血流:

九五式轻型战车早已损失殆尽。后续补充的几辆八九式中型战车,也在荣六师精准的直射炮火、集束手榴弹和敢死队员的拼死爆破下,一辆接一辆地变成了山坡上燃烧扭曲的废铁。

到了9月上旬,第13师团最后一点可怜的装甲力量,也彻底宣告覆灭。

为了压制荣六师的重炮和支援步兵冲锋,日军的炮兵联队几乎打光了所有的储备炮弹。炮管打得通红,甚至出现炸膛,补充的弹药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到了9月9日左右,日军的炮击变得稀稀拉拉,甚至很多时候只能用迫击炮和掷弹筒进行象征性的炮火支援,火力强度断崖式下跌。

富金山的每一道山坡,每一处洼地,都铺满了日军的尸体,新补充上来的兵员,往往还没来得及熟悉战场,就在冲锋中倒下。日军基层军官和军曹的伤亡尤其惨重,部队的组织力度和战斗力急剧下滑。

伤员的数量更是触目惊心,野战医院人满为患,哀嚎遍野。战死者数字如同滚雪球般攀升,重伤员被源源不断地后送,轻伤员则被强制留在前线,许多人带着绷带和伤痛再次被驱赶着投入进攻,然后变成新的重伤员或尸体。

连续不断的进攻,使得第13师团伤亡重大、装备的损失严重、尤其是看不到任何突破的希望,这让日军士兵的狂热和“武士道”精神被消磨殆尽。

恐惧和绝望开始蔓延。冲锋时的“板载”喊声越来越稀落,越来越无力.........第13师团已经攻不动了。

(兄弟们说前文的董事长这个称呼容易出戏问题,我已经改了。)

最新小说: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手段太骚,女帝骂我不是东西 科举:农家子的崛起之路 抱歉,我也是皇帝! 抗战之血肉熔炉 大明:我朱允熥,老朱求我造反 真千金她又争又抢 青剑宗修行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