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兵临(1 / 2)

华夏军的推进速度远超清廷最坏的预估。

因为百姓们苦了太久太久了。

在确认华夏军队真如传言所说那般,而不是像官府或者白莲教,天地会那样之后,中原大地宛若久旱逢甘霖一般,甚至包括一些底层官员和士绅在内,纷纷默认了朝廷的覆灭。

谁叫朝廷不把他们当人看呢?

殷灵毓等人一路上连连攻克各地,势如破竹,通州几乎未作抵抗,便落入华夏军队手中。

接下来,便是门户大开的京城。

京城城墙高大坚固,理论上足以坚守一段时日,然而,守城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早已不是入关时的虎狼之师。他们中的精锐大部分被调拨到前线,剩下的人一直以来也久疏战阵,粮饷不继,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一些在康熙拼着最后一点能力组织起来的抵抗下,紧急武装起来的八旗勋贵子弟,组成所谓的“神机营”,带着祖传的盔甲和火绳枪,试图迎敌。

但收效甚微。

因为双方的军队,不论在武器上,还是思想上,作战意识上,都根本不处于一个时代。

清廷这边甚至还有人骑着高头大马,试图在城外野战,以示勇武,结果自然是在华夏军几发精准的手榴弹下人仰马翻。

但华夏大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在京城外扎下严整的阵地。

一门门破虏炮被推上前沿,冰冷的炮口遥指巍峨的城墙,气氛肃杀而凝重,无声的向城内施加着巨大的压力。

这是殷灵毓与众人商议之后的决定,一来城里人口密集,一旦炮轰,将会死伤无数,二来这紫禁城马上就是华夏的了,这城墙,这建筑,都得好好爱惜。

至于说康熙调兵回援,里应外合,让华夏战士们被包夹……

那是在大军啃不下中心这块硬骨头的前提下。

康熙要是真这么干了,那他们华夏的炮也不是不能直接把京城大门轰开再进去。

谁惯着你啊!

殷灵毓派出的使者抵达城下,送去的不是战书,而是劝降书。

送给康熙的。

周文渊带人写的。

大意便是:天命已移,民心已失,负隅顽抗,徒使京师化为齑粉,爱新觉罗氏血脉断绝,若肯顺应天命,罢兵退位,可保子嗣后代平安,可全末代君王体面。

劝降书被呈到康熙面前时,他正强撑着气势威严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几天之间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他没有暴怒,没有嘶吼,只是自嘲的笑笑。

殷灵毓那边明白的事情,他自然也能看清。

他不甘心,但他没有选择。

他一生自负文治武功,自诩千古一帝,如今,却要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向新朝首领,一个堪称“妖孽”的女子俯首称臣,这比杀了他更难受。

但他终究是康熙。

愤怒和屈辱过后,理智重新占据上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势已去。

辽河大军远水救不了近火,城内军心涣散,就算闭门坚守,粮草能支撑几日?城门又能扛下几炮?

最新小说: 末世污染区 家书告急后,女子监狱狂龙出世! 大婚被弃:我转身嫁了权倾朝野的皇叔 重生七零:最冷糙汉撩动心 穿成恶雌,反派大佬个个想要我命 是你要退婚,我成医圣你悔什么? [????] ?????????????? [??????] ??????? 盲盒开挂惊艳八零,霍团长昼思夜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