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过渡(2 / 2)

京城的快速陷落消息传开后,紧随着一起传开的就是康熙的退位,震惊了天下的同时,也打乱了不少人的计划。

胤礽自请在华夏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出去刷脸,安抚西安,太原,青州等地的八旗驻防城,确保他们能够配合华夏,有序解除武装,等待整编安置去了。

直隶省,尤其是靠近京城的北方各省,在得知消息后,大多迅速归附,尤其是各州府县的官员们,见到了康熙的亲笔退位诏书后,大多选择了开城迎降。

少数忠清分子或试图抵抗,或弃官而逃,但城中也很快被当地士绅百姓或华夏派出的先遣队伍控制住了局面。

京城的官员大臣里亦有忠臣自尽了几个,但更多的仍旧是只想活下去的人,何况这几年康熙的急躁高压,让不少臣子早就暗中叹息,动摇。

大多臣子迅速改换门庭,向华夏政权大表忠心,献上钱粮册簿,竭力证明自己的“有用”,以求在新朝保住官位甚至谋得晋升。

但华夏方面只留下了有经验的文书和技术人员,考核并优先审查是否有罪行,其他旧官吏仍在逐个进行调查核实。

倒也有一些自诩清流或性子谨慎的官员,称病不出,闭门谢客,试图观察风向,等待新政权政策明朗后再做决定,但也有少数有识之士,早已对清廷失望,也认可华夏政权展现出的新气象和能力,主动出山,协助华夏人员接管政务,维持秩序,恢复生产。

朝廷重臣们虽被放置在一旁,但华夏的政委和指导员们随之跟进,张贴安民告示,宣布政策,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稳定局面。

殷灵毓打开了京城的粮仓,清点过后确定不用自己再添点儿,便一如既往的暂时开仓放粮,免费但限额的发放给贫民百姓。

手下们则忙着登记所有八旗人口,宣布将分批分地,安置到城外或东北,参加生产劳动,同时组织旗人中的工匠参加培训,为工厂落地后的就业做准备。

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殷灵毓这边还在埋头消化刚刚占领的京城,同时还有夹在京城和华夏之间的盛京,毕竟此处清军大军不少,为防生乱,是务必要尽快处理的。

而且能将华夏现在所占领的两片地方连接到一起,也能将后方的物资和技术更好的输送到京城,再辐射到全国上下。

江南士绅在经历了白莲教动荡和清廷的疯狂盘剥后,对清朝早已离心离德,但等他们听到消息后,虽然乐见清廷倒台,但也震惊于华夏的速度。

“竟如此之快?!京城说陷就陷了?皇上…皇上他竟然退位了?!这……这简直像在说梦话似的!”

一在当地也算望族,从朝中致仕的老大人牵头,众人聚到一起。

知道的更多的人摇头叹息:“快?何止是快!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从闻听其兵锋至京师,到退位诏书公告天下,才几日工夫?我原以为朝廷……前朝至少能在辽河撑上一年半载,谁知华夏竟是直捣黄龙!”

书院山长也跟着叹气:“唉……天命靡常啊,观其行事,分田亩,兴工坊,废贱籍,平满汉……如今又兵不血刃拿下京城,令前朝君主自愿退位,这已非寻常改朝换代之气象了。”

“其志不小,其力…亦深不可测。”

旁边一老员外对这话很有些不满,阴阳怪气道:“其所行之事,多悖于圣人之教,均田亩岂非动摇国本?重工贱儒,岂是长治久安之道?如今此女窃据神器,我江南文脉,桑梓之地,也不知将来会是如何光景……”

一旁与之关系还不错的富商打断了他:“钱老兄,此刻还论什么圣人之教?刀架在脖子上了!别忘了之前朝廷是如何盘剥我等以充军饷的!”

“如今这华夏政权…至少看起来军纪严明,并未纵兵劫掠,且听闻其极重商事,而且,我这里还有北边传来的消息,他们的盐,布,铁器,可是都物美而价廉啊……”

老大人缓缓点头:“李员外所言甚是,势已至此,徒叹奈何?重要的是我等该如何自处,是主动投效?还是…暂且观望?”

书院山长沉吟道:“观望……恐非良策,观此女手段,雷厉风行,绝非优柔寡断之主,或许可派人北上,仔细打探其虚实。”

众人便都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最新小说: 末世污染区 家书告急后,女子监狱狂龙出世! 大婚被弃:我转身嫁了权倾朝野的皇叔 重生七零:最冷糙汉撩动心 穿成恶雌,反派大佬个个想要我命 是你要退婚,我成医圣你悔什么? [????] ?????????????? [??????] ??????? 盲盒开挂惊艳八零,霍团长昼思夜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