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皆愚,万民根本分不清作乱之辈究竟是在造反还是在匡扶社稷,只是被钱粮所诱、兵锋所迫,故而尾随。”
“民心者,浅薄无用之物。”
“治民之力、驭民之术,方才是稳固之本也!”
孟子?
孟子他算个屁?
给他面子叫他一声孟子,不给他面子把他坟都扒了!
一个一辈子都没当过重臣的人有什么资格聊治国!
扶苏没有直接驳斥李斯,而是看向嬴政发问:“天下饱经战火数百年,父皇励精图治、横扫六合,终得天命,成就九州之主!”
“儿臣斗胆问父皇,大战之后,父皇欲要天下大治,还是欲要天下大战?”
嬴政沉声道:“朕所求,自是天下大治。”
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天下已定,哪还需要什么天下大战?
至于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在嬴政看来这根本算不上天下大战,只是在征讨蛮夷而已。
扶苏沉声道:“儿臣尝闻:百年而治者只是平庸之主,非圣哲之君,若明君施政,上下同心,四方响应,大治不难,三年成功尤嫌太晚!”
此话一出,嬴政眼眸微垂。
三年成功还嫌晚?
朕一统天下已有十年,天下却还没大治,你的意思是说朕只是平庸之主?
李斯当即驳斥:“礼乐早已崩坏,万民愚钝无耻,如何能教化得上下同心、四方响应?”
“公子此言,不过是如孟子一般看似有理、于国无用之言而已!”
“大秦不崇尚仁义,亦不在意民心,而只是以严刑峻法治民。”
“但最终,却是我大秦得天下!”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是无可争辩的结论!
那些推崇仁义的国家逐一消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唯有运用严刑峻法的大秦屹立于九州之巅!
扶苏颔首道:“严刑峻法乃是助我大秦得天下的至宝。”
“若无严刑峻法,我大秦难得天下。”
此话一出,包括李斯在内的群臣尽皆侧目。
活久见!
公子扶苏竟然会称赞严刑峻法了?
紧接着扶苏便转而道:“但当今大秦所求并非是得天下,而是治天下!”
“昔哀公做《无衣》,秦人皆自带兵刃甲胄、自备粮草随哀公出征,在秦无粮无财无兵刃的情况下取得大胜。”
“此不为民心之利乎?”
“三王五帝之时,天下也是久经战乱,更是毫无礼乐可言,万民无羞恶之心。”
“直至三王五帝得天下,教民羞恶、教民恻隐、教民恭敬,天下方才得治!”
“今人无耻乎?今人亦无耻也,但较之三王五帝之时却已有过之。”
扶苏面向嬴政肃然拱手道:“三王五帝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却仍能令天下人知教化、懂尊卑,得天下民心。”
“儿臣以为,父皇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德兼泰皇,昔三王五帝能成之事,父皇必能成,更能远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