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秦国军队,早就打出来平乱了,还会在关中装死?”
两边就吵起来了。
一个说:“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故意在关中设陷阱埋伏,就等着我们进去自投罗网?”
另一个说:“既然是埋伏,大军不敢出关,就算是秦国的军队,也肯定是因为人数不够战斗力有限。”
还有个说:“依我看,分明就是有人假借秦国的名义,在里面伤害盟军。”
阴谋论层出不穷。
互相之前不信任又说服不了对方,只能天天在这里僵持。谁也不肯第一个进去,先进去的最危险,都想跟在后头摘桃子呢。
李瑶一看这个架势,就给都城传讯。
扶苏见他们不进来了,这才随便在关中散布始皇帝回归的舆论。
秦政则给李瑶几人去信:
“既然他们不上套了,那就趁其不备攻出去。”
收到命令的将军们立刻行动起来。
是夜。
秦军安静地列阵从函谷关中走出,将军要他们尽可能放轻脚步。他们要趁着夜色出关,潜入附近的山林里。
天光熹微之际,这一批秦军已经在周围潜伏好。李信蒙恬几个清点人马整装待发,他们会率领骑兵先行冲锋。
此刻天还没有大亮,但是已经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了。稍显昏暗不会影响骑兵冲锋,毕竟关外有官道,跑马很方便。
蒙恬一声令下:
“冲!”
身侧的传令兵立刻开始挥舞旗帜。
士兵们抬头看清楚旗帜的挥舞动作,立刻领悟了将军的意思。数百骑兵令行禁止,当即一夹马肚,冲了出去。
马蹄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敌方士兵和打着瞌睡站岗的巡逻兵,将领们连忙披衣起身,出营帐查看什么情况。
有人问道:
“怎么回事?!”
他们昨夜又是宴饮到半夜才散去,此刻酒意还未醒。别说指挥作战了,有些人喝多了路都走不稳当。
军营里乱作一团:
“敌袭!”
骑兵顷刻间就冲入了敌军大营。
也怪他们不够警惕,扎营地点距离函谷关太近。要是远一些,挑个骑兵不好冲杀的位置,也不至于被这么长驱直入。
刚起兵没有几个月的起义军,自然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的对手。遇到危险时的临场反应就不合格,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抗击。
不过因为各军互相防备的关系,他们倒是没有扎营在一块儿。有些离得远的军队也被吵醒了,倒是有时间列阵御敌。
骑兵根本不和大营里的人纠缠,冲一波杀个对穿就出去了。然后接着去攻击下一个军营,打一波就换。
将领被气个够呛:
“他们举着的旗子上写的什么字?这是哪家的士兵?”
旁边的军师被噎了一下:
“将军,那是秦篆。”
小篆的推广不是特别顺利,而且隶书出现后,始皇帝又下令改为推广秦隶。
高门大族还好说,就算不至于彻底掌握了这两种文字,好歹还是能认出一二的。但是他们将军嘛,以前就是个落魄的小贵族之后,只比庶民的文化程度高那么一点点。
所以将军不识字很正常,他不能在心里腹诽将军是个文盲。秦国那么多文字,认不得才是正常的,都是秦人的问题。
将领并不关心秦篆还是隶书:
“乃公问你那是什么字,写的什么,哪家的队伍。”
军师叹气:
“都是秦篆了,自然是大秦军队。那上头的字有三个,一个是秦,一个是蒙,还有一个是李。”
将领这才定睛细看,果然有秦。
秦他还是认得的。
秦军举的旗子上大多都有这个字,要是连这都不认得,也别打仗了,回去洗洗睡吧。
毕竟他们总不能每次都看甲胄来区分是不是朝廷军队,那不是承认起义军多为乌合之众了嘛!
将领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