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你看看范仲淹的这些改革的措施,咱们现在能不能用上!既然从现在就错了,那就现在开始实行这些新政!”
赵匡胤喘着粗气,猛地一拍桌子:“我们大宋,可不是那等睁眼瞎,做错了就要改正!”
“谨遵圣意!”
北宋的大臣们都站出来表态。
赵匡胤时期的北宋刚刚立国没多久,朝中的臣子们多的是当初跟随赵匡胤成事的忠勇之人。
他们还没有享受到特权带来的快感,却先一步从天幕上感受到了大宋灭国痛楚。
此时说改革,不,或者说重新制定某些政策,他们反而没有这么抵触。
在他们心中,大宋的利益高于一切!
【庆历新政实行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并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起到的。】
【庆历新政的改革力度十分有限,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它对于革除北宋朝廷的弊病、清明政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新政实施期间,很大一批碌碌无为的官员都被看政绩升迁的提拔制度淘汰,很多务实能干的官吏,也都得到了提拔。】
【新政失败后,这些淘汰的官员也没能重回官场,这些被提拔的官员也基本上大部分没再被贬官。】
【官员的业务能力上去了,官员的人数也少了,自然行政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实施新政后,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改善,告急的财政情况也得到了缓解。】
【新政虽然被宋仁宗下旨全面废除,但是一些已经实行运转的政策,也并没有被改回去,仍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尤其是范仲淹提出的重建太学和在各州县建立州学、县学的建议,就连守旧派的官员,也没有一个提出要废除的。】
【正是因为学校盛行,北宋的能臣才越来越多。】
【“厚农桑”和兴修水利工程的政策也一直在实行中,只不过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设计之后,才能动工建设水利工程,避免盲目行事。】
【这些好政策的正常运转,不仅改善了北宋的情况,同时也让北宋的百姓和臣子们看到了改革成功的远景,看到了北宋复兴的希望。】
【正是因为这些积极的影响,才让北宋的君臣和百姓,有信心再次进行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改革,这便是后来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的局限性我们之前也已经讨论过了,因为新政中“修武备”这一条并没有被采纳,所以北宋冗兵的问题仍旧没能得到解决。】
【没有明确的土地政策,再加上守旧派代表的官僚贵族的胜利,也让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百姓们生活还是非常的苦难。】
【冗兵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耗的军费日益增加,宋朝的财政还是支撑不住了,只能再次加重赋税,搜刮百姓。】
【如此循环往复,没过多久,靠着新政回了一波血的北宋,又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我还以为真的全都废除了呢!就像王安石变法那样,改革失败了,那就要让所有的政策再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