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九月底,此时的北原堡一片欣欣向荣。
二十八日清晨时分,刘岱站在南门堡墙上,外面总旗官田磊正带着堡内壮妇抢种玉米、番薯和土豆。
一个月来不断有百姓过来投奔,目前北原堡内已经有军户三百一十七户、一千八百五十二口,经过一个月的忙碌,田磊带人基本上将北原堡周边的荒废耕地全都开垦出来,并且抢种上高产种子。
现在每户军户至少有七到十亩耕地,高产玉米、土豆、番薯收获后,至少可以保证北原堡不会出现饥荒。
“等到收获之后属下带人继续开垦耕地,计划明年让每户分到的耕地达到十五亩左右!”
田磊“夸下海口”,刘岱却给与鼓励,除了每户军户各自耕种自家耕地外,还给田磊调拨了数十壮妇,专门疏通周边原有的水渠,或是开垦周边荒地,田磊大受鼓舞,几乎天天都待在田间忙碌,很少能在堡内看到田磊的身影。
而在南门外靠西边的空地上,新建了一道围墙,围墙与堡墙连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城下町”的存在,新投奔过来的军户不少都安置在这里。
这时,刘岱注意到官道上来了一队车马,为首一人骑马开路,正是拒门堡的把总赵明。
“哈哈,赵大人亲自过来,属下有失远迎啊!”
刘岱急忙来到南门迎接,赵明下马抱拳说道:“刘百户太客气了,咱们都是兄弟,不必这般客套。再说了,刘百户剿灭了弥陀山马匪,又将北原堡经营得勃勃生机,日后肯定会升官发财,将来老哥我可要跟你混饭吃了!”
刘岱笑着说道:“赵大人太抬举我了,属下只会为操守大人分忧,别的都不在乎。”
“嗯,刘百户果然忠心耿耿,是我等楷模啊。”
二人一番互吹后,说笑着进入堡内,赵明吩咐手下装运肥皂,同时将货款与账房先生崔明俊交割清楚,自己拉着刘岱前往官署说话。
“怎么,操守大人有指示?”
赵明看了看左右,见屋内别无他人,便压低声音说道:“操守大人让我告诫你:北原堡不要再收留别处出逃军户了,近些日子逃过来的军户,也尽早交到拒门堡去,由操守大人遣送回各处。”
刘岱微微皱眉,说道:“这么说来,是各处屯堡到操守大人那里告状了?”
赵明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哼!”
刘岱冷声说道:“其余各处屯堡对军户极尽盘剥之能事,军户们活不下去了,自然要出逃的,操守大人应该惩戒各处屯堡治政暴虐之罪!”
“那些军户到了我北原堡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能填饱肚子,至少可以活下去,凭什么要我交人!”
“可那些军户都是出逃之人啊。”
刘岱随即命人取来军户黄册,说道:“大人请看,属下已经将依附的军户登记造册了,这份是上交总兵府的副本,还请大人辛苦一趟,帮我带回去呈交操守大人,转交总兵府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