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深吸一口气,踏出了住所的大门。街道上已有不少行人,他们或是匆忙赶路,或是驻足交谈。然而,赵弘无心关注这些,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皇宫的方向。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正隐藏着无数的阴谋与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大步向前走去,仿佛要将所有的困难都踩在脚下。
今日的朝堂,气氛格外压抑。大臣们早早便已到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神色各异。权贵们站在一侧,神色阴沉,眼神中透着一丝狠厉与不屑。他们身着华丽朝服,冠冕上的珠翠随着他们的动作微微晃动,发出细碎声响,在这安静的朝堂中格外刺耳。
赵弘带着证人步入朝堂。证人面色略显苍白,脚步有些虚浮,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赵弘身着素色长袍,虽简单却不失英气,他的目光扫过权贵们,没有丝毫畏惧。
随着太监一声尖细的“皇上驾到”,众人纷纷跪地行礼。皇帝身着明黄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威严地走上龙椅坐下。“平身。今日,便对赵弘一事重新审议。”皇帝的声音低沉,在朝堂中回荡。
赵弘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冤枉。此次边关战事,臣凭借《九变兵略》真传布下连环奇阵,助边关大破敌军,本是为我大楚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想遭权贵诬陷。”他声音洪亮,字字清晰,在朝堂上掷地有声。
这时,证人也颤颤巍巍地站出来,“陛下,小人有罪。此前权贵们以小人家人性命相逼,让小人作伪证诬陷赵公子。他们说只要小人照做,便保小人一家荣华富贵,否则就将小人全家灭口。小人一时糊涂,便答应了他们。但后来,小人良心难安,又见赵公子仁义,便决定说出真相。”证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也透着决然。
权贵们中的王尚书冷哼一声,上前一步,“陛下,这证人分明是受了赵弘的蛊惑,在此胡言乱语。赵弘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怎能仅凭这等一面之词便轻信?”
赵弘目光如炬,直视王尚书,“王尚书,你说证据确凿,那请问是何证据?我在边关浴血奋战,将士们死伤无数,才换来边关的安宁。而你们,却在这朝堂之上,为了一己私利,颠倒黑白,诬陷忠良!”
赵弘又转身面向皇帝,继续说道:“陛下,臣在边关,不仅成功击退敌军,还整顿了边关防务,训练了一支精锐之师。如今边关将士们士气高昂,皆是因为对陛下的忠诚,对大楚的热爱。臣一心为国,从未有过二心。”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后,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微微点头,似乎认同赵弘所言;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在观望局势;而权贵们的同党,则依旧满脸不屑,试图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