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凑过去看,是只小甲虫,没什么危害,她轻轻把虫子挑到草丛里:“没事,这虫子不吃种子,专吃野草叶子,咱们不用管它。”张梅松了口气,又继续翻晒种子,阳光晒在背上,暖融融的,一点都不觉得累。
另一边,林砚和苏野往废墟走,苏野的指尖始终飘着淡蓝微光,像个移动的探测器。
走了没多远,蓝光闪了闪,苏野拉着林砚躲在断墙后:“前面有三只普通腐行者,在啃一只死兔子,没发现我们。”两人等腐行者啃完,慢悠悠地走远了,才继续往前走。
废墟里的供销社早就塌了半边,林砚在废墟堆里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旧木筛子——筛眼大小刚好,就是木框有点裂,苏野用军刀削了根细木片,钉在裂缝处:“这样还能用…”
林砚又找了几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都是没腐坏的,扛在肩上:“这些木头够搭麦芽的架子了,回去截成半米长,插在麦芽旁边就行。”
往回走的时候,林砚忽然停住,指着不远处的一片野草地:“你看,那里有野豌豆苗,能吃,还能当肥料。”苏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见一片绿油油的豌豆苗,长在断墙根下,没被腐行者破坏。
两人走过去,小心地挖了几株,根系完整,带着泥土:“回去种在菜种区旁边,既能吃,等它长老了还能埋在土里当绿肥,给麦芽和菜苗补劲儿。”
回到农舍时,已经快到中午了,张梅和陈溪还在晒种子,塑料布上的种子摊得满满的,晒得发烫。
林砚把木筛子递给陈溪:“以后筛种子能用,省得挑拣麻烦。”
陈溪接过筛子,试了试,筛眼刚好:“太好了!以前在家筛麦子就用这个,省力多了。”
苏野则把木头靠在墙边,林砚找了把锯子,把木头截成半米长的小段,每段都削得平整,怕木头刺扎到麦芽。
张梅跑过来帮忙,蹲在旁边把截好的木头抱到麦芽地旁:“林砚姐,这些木头什么时候插啊?”
“等下午吧,”林砚擦了擦额角的汗,“现在太阳太毒,等凉快了再插,免得把麦芽碰坏。”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烈,张梅去浅井打了桶水,用瓢轻轻往晒着的种子上洒了点水雾。
陈溪则在灶房煮了点薄荷水,晾到温凉,给每个人倒了一碗:“喝点薄荷水,解解暑,别中暑了。”
林砚喝着薄荷水,走到菜种区旁边,用手指摸了摸土壤——表层有点干,往下半指还是湿的,系统提示跳了出来:
【菜种土壤湿度19%,温度23℃,完全符合发芽条件,预计2-3天可出苗;建议:下午再浇一次水,保持土壤微湿,避免表层干旱影响出苗。】
她便跟大家说:“菜种已经开始露白了,下午再浇一次水,别太多,保持土湿就行,过两天就能看见小绿芽了。”
张梅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我能天天来看吗?”“当然能,”林砚笑着点头,“不过别碰土壤,免得把刚露白的芽碰断。”
下午三点多,太阳稍微斜了点,没那么毒了。
林砚和苏野开始给麦芽插架子,林砚先在每株麦芽旁边挖个小坑,坑不深,刚好能把木头插进去;
苏野则扶着木头,慢慢插进坑里,再用细土把坑填实,踩得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