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齿轮飞速转动着,它从不回应人们朴素而合理的愿望。
陆原和事实上比陆嘉更早植入芯片。他适应良好,芯片几乎没诱发什么后遗症,而对他在智力、敏锐度和专注度等各方面上的提高是立竿见影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科学家能拒绝这样的产品;何况,它还是陆原和亲手研发的。
进化和迭代是所有事物殊途同归的发展方向,陆原和很清楚这一点。初代芯片的完成不代表脑科学研究大功告成,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需要有更多、更聪明的科研人员进一步投身这个领域,无法进步就意味着死亡和终结。
脑科学中心既需要一批从幼年培养起的孩子,也想观察幼童植入芯片后的适应效果——对于结果,大家普遍抱有较好的预期:幼儿尚处在智力开发阶段,或许能比成年人更多地发挥出芯片的效果;最不济,也就是和成年人一样嘛。
带着小陆嘉去植入芯片前,陆原和还哭笑不得地哄了好一会儿小林路深。
小林路深见到要和哥哥分开,哭着抓住爸爸的裤脚不肯放开,声嘶力竭别提多伤心了。
小陆嘉淡定许多。他别扭地转过头,感到有些许丢人。
陆原和从地上找出上次那个绘本,递给小林路深,“等你把这本书翻完,哥哥就回来了。”
这句话对于当时的小林路深来说,理解起来尚有难度。他懵懵懂懂地抱着绘本,脸上的泪痕慢慢干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场植入失败了。
芯片在植入陆嘉大脑后产生了剧烈的反应,二者激烈碰撞、无法相容;情急之下医生提出强行切除芯片——连带着陆嘉的部分大脑一起,这样虽然冒险,但或许仍有一线生机。
然而,陆嘉死了。他在切除部分大脑组织后陷入昏迷,只维持了不长时间的植物人状态,就彻底宣告死亡。
痛失爱子、加上实验失败……很多人说,陆院长从此变了一个人。
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如此巨大的打击落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足以将他击溃。
可陆原和的情况,又似乎有些不同。
他几乎没经历什么痛苦沉沦、愧疚自责的阶段,很快就理性而克制地继续起了实验;第二次的实验成功了,林路深的大脑完美地接纳了这枚曾经杀死了他哥哥的芯片,对陆原和来说这已经足够。
或许是第一个孩子的离世,让陆原和不再对幸存的这个孩子抱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期待。他给林路深植入芯片,也仅仅是出于证明芯片本身并无问题的需要——在发生过一次死亡事故后,脑科学中心没有任何人敢批准陆原和再对其他孩子进行植入,哪怕是福利院里收养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