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陵邑(2 / 2)

也是因为东域出现的哗变,使先前既定的事有所变动。

最初按着他与楚徽商讨的,是在解决了中枢层面后,就顺着京畿道等地扩散,在两总署不断立威下,把一批违背律法的群体给法办了。

但这一步棋,在东域哗变之后,就被楚徽给打断了。

用楚徽的话来讲,做事要懂得循步调。

对此,刘谌是有担忧的,毕竟东域哗变太过突然,背后是否有人煽动,这在目前是尚未明了。

要是没有,一切好说。

可要是有了,那就牵扯重大了。

所以刘谌的态度是别太急躁,应稳扎稳打,可对此楚徽却没有同意,坚持要向东域派人深查。

刘谌能怎么做?

只能硬着头皮跟着。

在世人的眼里,廉政、榷关两总署早就捆在一起了,故而在一些事上,是绝对不能有分歧的。

不然就会被人抓住机会。刘谌深知眼下局面微妙,任何差池都可能被有心人利用,这是万不能有的。

刘谌思忖片刻,作揖拜道:“陛下,榷关总署此举,是因东域局势变化所做之部署,在先前所查中,东域与贼逆东吁存有勾连,走私之风令人发指。”

“臣本想等中枢层面梳理出来,就派遣要员带队密赴东域深查,以将损害社稷的奸佞败类逐一揪出!”

“然臣偶闻东域出现哗变,且还是以宗庆道为首,就担心这一变数,恐是先前被抓余孽鼓捣出来的,故而就……”

真是够难为你了。

看着绞尽脑汁,组织语言对自己禀明的刘谌,楚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楚凌心知肚明。

他那位皇弟上疏奏明了。

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禀明。

而在最后,还把担心内帑不足的担忧写书,让廉政、榷关两总署派人前去,可趁此机会查抄一批奸佞家财,以备不时之需。

这次解决东域哗变,因有诸多谋划要做,故而不宜从国库拨银兜底,从内帑开拔是最佳选择。

只要有足够的拨银,有所属紫光阁的一众商会商行在,解决这期间南北两军所派精锐一应需求是充足的。

这批商会商行,是承载着楚凌的谋改的。

今后对外之战频生,涉及到军需辎重的转运,战场缴获的变现,大批人口的转移等,这都是要解决的。

如果仅靠官方层面主导,不仅效率很低下,甚至还易滋生贪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楚凌必须要考虑清楚的。

官督民办是楚凌想到的一条可行之策。官府只负责监督与统筹,具体的运作则交由民间有实力的商会来承担。这样一来既可以借助民间的灵活性与效率,又能避免官僚体系中的层层盘剥与腐败滋生。

楚凌知道,即便是这条政策,也在所难免的会出现些问题,不过跟靠着征召民夫,强征硬派所带来的相比,还是要好上许多。

这次东域解决哗变,是继北伐那次后,进一步完善该制的又一次实践。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

楚凌要在表面监察下,还设立暗中监察,与之相对的,就是一支隐秘队伍专司此事,不过楚凌没有敲定的,是单一的暗中监察,还是联合暗中监察,毕竟这是各有利弊的。

好在还有大把时间,让楚凌去考虑这个问题。

楚凌轻咳一声,目光微敛,道:“卿能如此想,朕很欣慰,倘若在大虞上下,能多一些像卿这样的,那朕也无需如此劳心费神了。”

“看看这份新策吧,朕想趁此次东域出现的哗变,在我朝定下一项新规,此事执行由对应有司负责。”

讲到这里,楚凌拿出一份案牍,刘谌听闻立时低首上前,很快就走到了御案旁,可在伸手接过时,看到封面的内容,刘谌愣住了。

只见封面之上赫然写着“论迁移人口填充陵邑的条陈新规”,刘谌的手指微微一顿,眉头不自觉地皱起,这别说在大虞没有过,在前朝也是闻所未闻的,帝陵乃是根本所在,岂能安置人口居住啊,这不是扰乱了……

刘谌不敢想下去。

最新小说: 修仙模拟器 两宋英雄传 没人告诉我她是女帝啊? 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 文武悍卒 大楚悍卒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黄袍加身 逍遥紫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