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大范围删除了将近一半的人。
因为凶手工作服上的水溶性荧光剂滴落在案发现场,所以凶手很大概率是在上班过程中离开岗位行凶。
为什么不能是下班后?
因为车间生产工作是三班倒,晚上十二点下班后,再赶到城西那片废弃地行凶,时间上来不及。
赵刚要来了三起案子案发当天三个车间所有工人的考勤记录。
车间的二楼办公室里,一帮人筛查着案发时间前后,有无工人考勤异常,请假或者提前离开的。
再加一点,穿四十三码的劳保鞋。
经过一个小时的筛查,三四千人里面,只有十几个人符合条件。
毕竟要符合三起案件案发时都不在厂里面,概率还是很小的。
赵刚连忙把人带来讯问,结果并不理想。
十几个人竟然都有不在场证明。
有的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有的家里有事,有的和别的车间女工有私情,幽会去了。
赵刚派了一小队人去医院、宾馆、小区宿舍调监控,折腾了一晚上,发现那十几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也就是说,凶手不在里面。
赵刚又把车间主任叫过来,问考勤记录有没有可能不准或者造假?
车间主任连忙摇头,说考勤机是去年买的新设备,要实名制人脸识别,后台的密码只有他们车间领导才知道,其他人登录不进去。
如此,进度就卡住了。
但也急不来,赵刚让大家回去休息,第二天再战。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疲惫的身体会影响思路和状态。
今天的收获已经很大了。
第二天一大早,刑侦大队办公楼会议室内,秦勉和陆诚也早早到了。
赵刚组织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是明确调查思路,昨天通过考勤记录,筛查了十几个人出来,但都有不在场证明,卡壳了。
到了集思广益的时候。
不过,专案组的一群人都仿佛忘记了思考,而都看向了陆诚。
昨天这个“显眼包”可是一通分析推理头头是道的。
也不用集思广益了,都让他来说好了。
“陆诚,要不你再来说说?”
赵刚也懒得浪费时间,直接点名陆诚。
昨天来的时候,陆诚被安排在高材生小周的旁边,坐在后门角落。
现在直接是赵刚左手边位置,秦勉的旁边。
地位一下子拔高了。
陆诚也不谦虚,直接说了三个字:“查监控。”
现在破案的大部分证据,主要就是监控。
兴达纺织厂每个生产车间的前后门,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头。
底下就有人提出了疑惑:
“查监控和查考勤记录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那些有事请假或者提前打卡离开的十几个工人,都有不在场证明。”陆诚摇了摇头:“监控里能查出来的,或许不只有那十几个工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规规矩矩上班有事请假的。”
“上学有逃课的,上班也有中途溜号的。”
“车间的工人数量那么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凶手假装上厕所,然后偷偷溜出去杀完人回来,继续正常工作,下班打卡,恰巧没有被人发现,或者有同事打掩护,这就在考勤记录上无法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