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十三章字字泣血无人识

第十三章字字泣血无人识(2 / 2)

抗虽驽钝,愿以残躯守此国门,然孤掌难鸣。

伏望官家与诸公,速发京畿禁军、麟府劲旅驰援,再拨粮秣百万石、甲胄五千副,加固太原、雁门关防线。

否则,一旦城破,抗死不足惜,然河东千里江山,数千万生民,将尽入金贼之手矣!

代州沿边安抚副使史抗叩上

李骁等人看得目眦欲裂,原来早有人将金贼的动向禀报上去。

耿固猛地一拍大腿:“狗娘养的!多次上奏!朝廷那帮文官是瞎了还是聋了?金狗都堆到家门口了,还他娘的装聋作哑!”

朝廷该有准备的,可为什么还是被人一击攻穿了,众人接着往下看第二封信:

宣和七年十月初五,灯下再呈。

官家、三省相公钧鉴:

某之前所呈边警,想必已达天听。

抗前已累疏,言金人南侵之兆,今不复赘言。

唯念边军积弊太深,若不速改,纵有援兵,亦难御敌,故再冒死进言。

然今日再次所书,比金人更令人齿冷,代州军实已不堪一战。

军饷拖欠半载,禁军每日口粮仅二升粟米,杂以沙土谷壳,士兵多有饿晕于校场者。

昨日巡营,见一老兵蜷缩于漏风营房,身上单衣补丁叠补丁,冻得青紫如茄,见某竟泣道:“将军,某愿战死,只求死前能饱食一餐。”

甲胄库中,一万套甲,能披挂者不足三千。

某亲验之,有的铁甲片锈蚀如泥,抬手即落;有的胸前要害竟以硬纸板糊漆充数。弓弩十张有六张断弦,箭矢多是陶制,涂漆冒充铁镞,射三十步便坠。

更甚者,代州十八寨烽燧,十有九废。

宁化寨望楼坍塌,守卒竟拆木柱煨火;连接各寨的驿道桥梁,半数冲垮,粮车难行。

某上月令修缮雁门关,将官竟盗卖木料换酒,只以茅草覆顶搪塞,如此工事,金人一推即破!

代州守军虽扩至万余,实则多是流民充数,多日未曾操练。

某提刀验其武艺,竟有大半人握刀不稳。问及“若金贼至,敢战否”,皆低头不语。

存者多是老弱,年逾五旬者过半,十五岁童子亦充数,拉弓不及五斗,执枪难稳。

前次,抗欲加固代州城垣,求拨砖石,转运使答曰“国库空虚,暂候”;求发冬衣,吏曰“先供内廷”。

边民见此光景,皆曰:“官军不如盗匪,金贼来了,或尚能活。”民心如此,何以死守?

抗每念及此,寝食难安。

金贼眈眈,边军如朽木,若朝廷仍视若罔闻,不发粮、不换甲、不惩贪、不增兵,一旦金骑南指,河东必土崩瓦解。

抗愿以死明志:所言句句是实,若有虚言,甘受腰斩!

某每夜登城,见北方星火渐密,知金人旦夕必至。

然军无饷、甲无片铁、卒无斗志,某纵有三头六臂,亦难挽狂澜。

伏望官家泣血奏请,发内帑充军饷,调良匠修器械,否则河东路必为金人牧马之地!

史抗再叩——

字迹至此,忽见数点晕染,似泪痕又似血渍。

“该死的狗朝廷,我杀你全家!”石勇听人念出来后愤怒异常,眼睛通红。

众人皆是气愤难耐!

一时死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每个人心里都像压了块石头。

史抗的焦急,他们懂,可朝廷的冷漠,更让人心寒。

李骁接着看第三封信:

宣和七年十一月初十,代州城破前一刻。

稽古、稽哲吾儿:

展信时,父恐已在阵前。

今晨金贼攻城,炮石如雷,城堞崩摧。

某登楼而望,见义胜军竟在东门竖降旗,引金骑入城,某早知其不可恃,却奈朝廷不听,痛哉!

汝母已自缢,勿悲。

爹守代州三载,上言百次,终无援至。非爹不力,实朝廷抽尽边骨,徒留空壳耳。

今士卒持木棍迎敌,饿极啮雪,冻极抱石。

他们在死战,为大宋,为百姓,爹岂能独生?

某少时读《春秋》,知“君辱臣死”;今为宋臣,守土有责,断无屈膝之理。

汝二人突围,若有幸得脱,切记:勿念家仇,当念国恨。

金贼残暴,所过之处白骨盈野,汝等若能南奔,见张孝纯府尊,可告之代州之失,非战之罪,实乃积弊难返,军无饷则散,器不精则溃,吏贪腐则民叛,此三者,非一日之寒也。

某占卜六壬,知今日必殉国。

然死得其所:生于斯,守于斯,葬于斯,乃吾幸也。

汝等若遇南逃士卒,可告之史抗虽死,代州尚有热血未冷。

若朝廷能幡然醒悟,整武备,黜奸佞,终有驱金贼之日。

刀声已近,不多言。

汝等切记:生为宋人,死为宋鬼,勿负家国!

汉人之骨,不可弯;大宋之土,不可失。

若有来日,必复我河山!

父史抗绝笔

(信末有血指印)

最新小说: 黏人的讨厌鬼gl(姐姐太爱我了怎么办) 乱世大东家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长生千年,缔造万世大秦 遇莺小记 我们木叶风俗是这样的 边军悍卒:从鸡蛋换老婆开始!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