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十五章山河险地(二)

第十五章山河险地(二)(2 / 2)

“王某代太原、汴京百万百姓,谢诸位高义!”他重重抱拳,“只要我们拖住金狗一日,朝廷就多一日备战时间。太原,就是钉在金狗咽喉的一根刺!”

“死战!”

“死战!!”

“死战!!!”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连营外聚集的百姓都跟着呐喊起来。

王禀看着眼前的景象,再次提高声音:“杨可世!”

“末将在!”杨可世上前一步,铁锏顿地,“愿领左厢弟兄守北门!”

“张致远!”

“末将在!”张致远挺直腰板,“右厢弟兄跟我守东门,神臂弓保证让金狗靠近不了城墙!”

“王荀!”

“末将在!”年轻人声音响亮,“愿带亲兵队,守最险的西北角楼!”

王禀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满营的士兵,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刚才的颓丧,眼睛里燃着光,像雪地里的火种:“好!”

他猛地转身,大刀指向城门的方向,“随我上城!让金狗看看,大宋的兵,还有骨头!”

“杀!杀!杀!”

呐喊声震得营地上的积雪都在颤,士兵们跟着王禀往城头涌去。

杨可世的铁锏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张致远的神臂弓已经搭好了箭,王荀紧跟着父亲,脚步沉稳。

白发老妪颤巍巍地捧着热粥递给守营门的士兵:“孩儿啊,喝口热的...老婆子我明儿个就上城墙搬擂石去!”

此时的太原城头,早已站满了百姓。

富户能牵牛架马逃走,可他们走不了。

他们的家就在太原,离开了太原,他们也就成了孤魂野鬼。

白发苍苍的老人搬来家里的门板,往城墙上堵;妇人抱着孩子,给士兵们递上滚烫的姜汤;半大的少年扛着石块,一趟趟往城楼上送。

有人在城砖上凿着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是“我想活”三个字,刻得又深又急。

暮色降临时,最后一批斥候带回更坏的消息。

王禀站在北门城楼上,望着远处地平线上渐渐连成片的火把。

那些火把移动的速度快得惊人,像是无数猩红的眼睛在黑夜中逼近。

“最多半个时辰。”

王禀沉声道,“传令,北门重兵把守。王荀,你带三百弓手钉在箭楼。”

他抱拳领命,临走前突然回头:“父亲,母亲和妹妹...”

“今早已经送出去了。”王禀的声音有些发涩,“走的是西边山路。”

王荀明显松了口气,年轻的脸庞在火把映照下竟露出笑容:“那就好,孩儿去了!”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王禀握刀的手青筋暴起。

城下,百姓们正忙着用沙袋加固城门,几个工匠还在紧急修理盔甲。

北风里传来一阵隐约的号角声,从北方的天际飘来,像狼在嚎叫。

城头上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抬头往北看。

远处的地平线上,卷起一道白色尘烟,越来越近,越来越浓,仿佛一条钢铁洪流,正朝着太原城扑来。

“来了……”有人低声说,声音发颤。

更远处,金军的火把已经能看清排列的阵型——那是女真人最擅长的“凿子阵”,先锋骑兵率先凿穿敌人的阵型。

“总管!”杨可世提着染血的铁锏跑来,“抓到三个奸细,说是耿守忠派来劝降的!”

王禀冷笑:“砍了脑袋,用砲车扔回去。”

当三颗血淋淋的人头划过夜空飞向金军大营时,太原城的钟声轰然响起。

王禀拔出佩刀,刀尖直指越来越近的火把海洋:“诸位!”

他的吼声压过了渐起的北风,“今夜,我们要让金狗记住——”

“三晋豪杰的骨头,比他们的刀更硬!”

城楼下的金军中,完颜银术可正用马鞭指着城楼,对副将斜里笑道:“童贯跑了,这城该唾手可得了。”

斜里刚要应声,猝然听见城楼上爆发出一阵呐喊,震得雪沫子从枝头往下掉。那声音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烧红的铁似的滚烫!

“死守太原!”

“与城共存亡!”

“死战!”王荀的声音清亮,像一道闪电划破云层。

“死战!死战!死战!”

士兵和百姓的呐喊混在一起,压过了北风的呼啸,压过了远处金人的号角。

城头上的“宋”字大旗,在寒风里猎猎作响,像是在回应着这震天的誓言。

银术可的笑容僵在脸上。

而城楼上的王禀,正死死盯着金人领头将领:“等你们良久了!”他的身影像座焊在城砖上的铁闸。

雪又下大了,落在胜捷军的甲胄上,很快融化,像层刚凝的血。

最新小说: 黏人的讨厌鬼gl(姐姐太爱我了怎么办) 乱世大东家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长生千年,缔造万世大秦 遇莺小记 我们木叶风俗是这样的 边军悍卒:从鸡蛋换老婆开始!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