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七章各有稻粱谋(五)

第三十七章各有稻粱谋(五)(2 / 2)

赵桓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冷汗涔涔而下,中衣后背瞬间湿透。

他推开案几,几乎是踉跄着冲出书房,不顾内侍的劝阻,一路狂奔向玉虚殿。

入得大殿,只见所有人目光都注视在他身上。

“父皇!父皇!”

赵桓扑倒在赵佶的软榻前,涕泪横流,额头在砖地上磕得砰砰作响,每一下都清晰可闻,“儿臣德薄才鲜,不堪大任!父皇春秋正盛,偶染微恙,只需静养,不日便可康复!儿臣愿割股煎药,侍奉汤药,求父皇收回成命!万万不可禅位啊!此乃不孝!”

哭嚎之声,情真意切,闻者无不动容。

赵佶躺在榻上,看着儿子这般“孝心”,心中滋味复杂,喘息着且艰难地抬起手指向赵桓,嘴唇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无力发声。

这“父子情深”的一幕,却深深刺痛了殿外回廊阴影里的一双眼睛。

郓王赵楷,赵佶第三子,素来得宠,聪颖伶俐,善解父皇心意,尤精绘画书法,深得其父风骨。

他手按腰间代表皇城司兵权的蟒纹佩玉令牌,檀木镶边的冰冷触感也无法压下他心头的滔天怒火和不甘。

皇位!

那触手可及的至尊之位!

父皇明明最宠爱的是自己!为何!为何是那个懦弱无能的大哥?!他死死盯着殿内哭得几乎背过气去的赵桓,恨不得冲进去将他拖开。

“殿下!不可!”侍卫班直统领张迪横戟拦住几欲冲出的赵楷,声音压得极低,“局势太糟,不宜妄动!”

大殿中没有一个提起他的,都在呼喊官家、太子。

赵楷牙关紧咬,额角青筋暴起。

不甘心!

他目光如鹰隼般扫向殿内那些平日里与他交好、收受他无数珍宝书画的重臣。

赵楷几步冲进殿内,一把抓住罗官员衣袖,用力拉扯,急切地用眼神示意他站出来说话,甚至低声唤道:“罗侍郎!罗侍郎!”

那罗侍郎被扯得一个趔趄,腰间悬挂的银鱼袋玉带扣“咔嚓”一声竟被扯断。

这位老臣反应奇快,顺势“哎哟”一声,重重瘫跪在地,以袖掩面,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凄厉无比:“先帝啊!列祖列宗啊!臣恨不能以身代官家受此病痛啊!苍天无眼啊!”

那哭声情真意切,盖过了殿内赵桓的哀嚎,也将赵楷的暗示彻底淹没。

其他被赵楷目光扫到的官员,要么立刻转身加入“哭灵”队伍,要么赶紧低头,悲痛得无法自持,身体抖如筛糠。

赵楷孤立地站在一片震天的哭嚎声中,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那枚沉甸甸的皇城司令牌,此刻只烫得他手心发痛,成不了事。

殿内,几个健硕的内侍在赵佶的示意下,捧着那件刚刚从库里取出来,象征着无上权柄的火红龙袍,走向赵桓。

“殿下,不,官家,请更衣!”

赵桓如同受惊的兔子,猛地跳起来,连连后退,双手死死护住自己的衣襟:“不!我不穿!本太子岂能不孝!”

“岂能有违天理孝道!”

赵桓的情绪愈发激动,他先是“昏厥“在地,被灌醒后又开始认不得人,连自己的太子妃都装作不认识。

当宦官们强行给他套上龙袍时,他挣扎得像条上岸的鱼,龙袍的右衽都被扯开了线。

大有当年堂祖赵匡胤陈桥之态。

“汝不受,则不孝矣。”赵佶躺在软榻上,声音虚弱却不容置疑。

赵桓披着龙袍跪着向前蹭了几步,中衣膝盖处磨出两个大洞,上前拉住赵佶的手就是大哭:“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赵佶冠氅衣(道袍),神色惨沮,执太子手曰:“我性慕清虚,倦于万几,汝可代我。”

此时居于深宫的郑皇后也走入大殿劝说赵桓,称:“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托汝也”她说着,眼圈也红了。

“母后,皇儿安敢如此!”

赵桓哭得更凶了,身子一挺,蓦然向后倒去,直挺挺躺在地上,没了声息。

“太子殿下!”

百官看傻了眼,寻思着三辞三让也该够了吧,怎么还晕过去了?

太医们刚把赵佶安顿好,又赶紧去救赵桓,掐人中、灌汤药,折腾了好一会儿。

混乱之中,赵楷再也按捺不住,借着混乱人群的遮掩,如同鬼魅般挤到近前,乌皮靴那包裹着铜皮的靴尖,带着积压许久的怨毒和疯狂,狠狠地、迅疾地踹在了赵桓的小腿胫骨上!

一下!两下!位置刁钻狠辣!

嗷~~

赵桓猝不及防,剧痛钻心,一声压抑的痛呼被淹没在更大的哭喊喧闹声中。

他身体一软,痛得蜷缩下去。

赵楷一击得手,迅速后退。

赵桓的“三辞三让”在这突如其来的剧痛刺激下,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再次双眼翻白,身体剧烈抽搐,如同羊角风发作,紧接着便“气绝”倒地,人事不省。

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太医再次上前,掐人中、灌汤药,赵桓醒后再次坚决不从皇位。

可皇位是你不答应就能推辞的?

宦官们再也顾不得体统,谁都想要这个从龙之功,在百官的指挥下,七八个健壮内侍一拥而上,半扶半架,几乎是抬着哭喊挣扎不休、时而“昏厥”时而“痴傻”的赵桓,强行离开玉虚殿,直奔举行大典的大庆殿。

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一众大臣,气喘吁吁地紧随其后。

大庆殿内,龙椅孤高地置于丹墀之上。

内侍们趁赵桓又一次“昏厥”之机,七手八脚将那件撕破又被草草缝补过的龙袍套在了他身上。

赵佶这位即将卸任的帝王,也被抬到了现场,接着命人当即写禅位诏书,深怕耽搁,迅速让殿中文采最好的翰林学士们共同出力,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赵佶的传话下没多久便完成了诏书。

礼部官员捧过诏书,百官跪拜,念道:“朕以祖宗福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安二十有五年矣。恭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祗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几,断自朕心,托以大计。

皇太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

主鬯十载,练达圣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太子桓可即皇帝位。

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朕以道君号退居旧宫,皇后为太上皇后,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

尚赖文武忠良,同德协心,同底予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番抑扬顿挫的念诏,为大宋迎来了第九位皇帝。

“文武百官恭请天子圣安!”白时中带头高呼万岁,群臣拜见新天子!

百官愕然,有泣下者,随即回过神来,高呼官家万岁圣寿无疆。

“父皇啊,皇儿...”

此时木已成舟,躲不过去了,最终,在百官的万岁声中,赵桓不得不接受这个他极力推拒的皇位。

而赵楷,只能站在殿外,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他看不起的大哥坐上龙椅,自己则与皇位擦肩而过。

最新小说: 黏人的讨厌鬼gl(姐姐太爱我了怎么办) 乱世大东家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长生千年,缔造万世大秦 遇莺小记 我们木叶风俗是这样的 边军悍卒:从鸡蛋换老婆开始!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