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路透社远东分社。
首席记者约翰·亨特,正烦躁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了。
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
作为一名资深的战地记者,他习惯了追逐炮火和硝烟。
但自从被调到新加坡这个和平安逸的地方,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狮子。
每天处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商业新闻,或者政客间的口水仗。
枯燥,乏味。
他渴望一个大新闻。
一个,足以震惊世界,让他重返事业巅峰的,大新闻。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了。
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助理,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
她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刚刚从电报室拿来的电报纸。
“先生!先生!”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大新闻!一个天大的新闻!”
“冷静点,莉莉。”
亨特皱了皱眉,对自己这个咋咋呼呼的助理,有些不满。
“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
“先生!是一份电报!”
莉莉将那张还带着油墨味的电报纸,递到了亨特的面前。
“发报人,自称是香港‘远东实业’的一名高级船员!”
“他说,他们公司的货轮,在中国南海,发生了严重的泄露事故!”
“船上装载的,是数千吨,现在国际市场上,最抢手的化工原料,苯酚!”
“什么?”
亨特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一把抢过电报纸,那双因为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在上面的每一个字上。
泄露事故!
数千吨苯酚!
这绝对是一个,能登上各大报纸头版的大新闻!
现在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在为这些化工原料而疯狂。
这个消息一旦放出去,无异于在滚烫的油锅里,又浇上了一盆冷水。
不,是液氮!
足以让整个市场,瞬间冻结!
“消息来源,可靠吗?”
亨特的声音,也开始有些发抖。
他知道,这个新闻的份量。
“发报人,提供了他们货轮的编号,航行日志,以及停靠港口的准确经纬度!”
莉莉的语速极快。
“而且,他还说,他会向我们提供,另一个,更加重磅的,绝密消息!”
“什么消息?”
亨特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莉莉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说,远东实业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工艺,”
“异丙苯法”(1960年出现)
“单套装置产能由1万吨/年提高到40万吨/年。”
“成本,只有现在市价的,三分之一!”
“而且,原材料用的也非苯酚市场上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