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承一边催促薛氏下去,一边低声对崔梦佳道:“你也给我滚下去!”
“娘,你看哥哥。”崔梦佳扑到老太太面前,泫然欲泣,“我替他仗义执言,他还凶我。”
“不需要!”崔承没忍住放大了声音,又怕旁人听见,赶紧小声,“今日已经够乱了,姑奶奶,你消停点儿吧。”
崔梦佳知道,薛氏的地位没有那么容易撼动。可不动她,崔谨带来的财产怎么轮得着自己享用呢?
就因为薛家的人脉堪用,自己女儿的安危不说,四条人命竟也不管用,看来,还是得看她的。
崔梦佳蓦地一屁股坐地上,开始拍着大腿哭:“哎呀,我可怜的前嫂嫂啊,许夫人,你死的好惨啊,可怜你,连死了都不知道当年的真相……”
这一出来的突然,别说崔承,连崔谨都吓了一跳,阿曲没忍住乐出了声,赶紧背过身去忍住。
“好好的,发什么毛病!”崔承推了崔虎一把,“快把她弄下去,关起来。”
崔承转身招呼意犹未尽的众宾客:“大家见笑了,没事没事,都入席吧。”
然而,长公主身边的宫女又来了。宫女一本正色道:“长公主有口谕。”
崔承等人赶紧跪下聆听。
宫女一板一眼地复述:“长公主问,刚刚是在说什么热闹,她也想听听。令崔老太太、崔郑氏,到跟前叙话。”
长公主想听热闹?真是破天荒。
转眼,崔老太太、崔梦佳,以及一众女眷,整整齐齐跪在长公主身前——
八卦。
崔谨偷眼瞧,长公主依旧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这场面实在有些滑稽。
长公主微一点头,她身边的宫女便道:“崔郑氏,你开始吧。”
崔梦佳刚刚正演得带劲儿,给一打断,还有些接不上,她清了清嗓子,道:“启禀长公主,事情是这样的。”
“我哥哥年轻外放江陵时,娶了一位夫人,姓许,她就是崔谨的生母。待哥哥回京,许夫人也一并来了京城。转折发生在谨娘九岁那年,”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快要过年,她跟许氏去街上采办,竟被拍花子的拐走了,当时因为兰陵水患,哥哥抽不开身,只能让人帮忙去找,可无论如何,就是遍寻不到,我们当时都急坏了。”
“后来,还是许夫人找到了崔谨,可许夫人却再也不愿回京都,带着崔谨住在江陵城。”
因着在长公主跟前,女眷们不好私下议论,她们都非常惊讶,互相交递着眼神。
京都的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崔承在外放的时候正式成过亲,若不是当年崔谨出事,没人知道崔承竟是有女儿的。
崔家回到京都后,就没有向外人提起过许韵,众人都误以为,崔谨是什么妾室、外室所生。
“我哥哥忠心圣上,忙于公务,加上一直念着要将她们母女接回来,是连一个妾室都没安置。”
“都是薛家逼迫,哥哥不得已才……”
“说来说去,充其量薛夫人就是续弦而已,有必要夸张到长公主面前来吗?”跟长公主亲近的女眷道。
“可哥哥并未与许氏合离,是薛氏恬不知耻,是薛家越过我们崔家,率先给江陵城发的休书!”
这一句,如雷霆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