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301章 老朱难得说句公道话

第301章 老朱难得说句公道话(1 / 2)

清冷的月辉无声流淌,将南京城连绵的殿宇勾勒成一片沉寂的剪影。

洪武十三年的中秋夜早已远去,但悬浮于奉天殿广场上空的巨大天幕,依旧如同上苍睁开的一只巨眼,冷漠地俯视着人间,将二百多年后那个名为“万历”朝代的未来碎片,强行塞入洪武君臣的眼底。

夜风穿过广场,带来深秋的寒意,卷动着无数官袍的下摆,却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因窥见未来而产生的沉重凝滞感。

光幕如水波荡漾,新的景象铺展开来。不再是朝堂倾轧,也非抬棺死谏的悲壮,而是广袤的南国大地——福建。

画面快速切换:

烈日当空,田垄间尘土飞扬。身着粗布短打的官吏,手持长长的丈杆和简陋的算盘,在乡绅、里长或惶恐、或阴沉、或强作镇定的目光注视下,仔细丈量着一块块田地。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在龟裂的土块上。

县衙公堂上,堆积如山的鱼鳞图册旧册被搬开,崭新的册页摊开。

小吏们伏案疾书,将丈量所得的新数据一笔一划仔细录入。主官神色严肃,不时翻阅着户部新颁的《清丈条例》。

乡间茶寮,几个头戴方巾、穿着体面的乡绅聚在一起,脸色都不太好看。一人低声抱怨:“这张阁老的手,也伸得太长了!连咱们祖上传下来那点荫田、隐田都要翻个底朝天!这还有王法吗?”

画面一转,却是田间地头。

几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老农,扶着锄头,望着远处丈量土地的官吏,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些许复杂难明的光芒。

有人低声嘟囔:“量吧,量吧……量清楚了,总好过那些老爷们把田都藏起来,让咱们这些没田的替他们交皇粮……”

旁边有人沉默地点点头,又摇摇头,长叹一声,满是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对官府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却也藏着一丝连自己都不敢深想的微弱期盼。

一行清晰的大字在画面底部浮现: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闽人以为便?”奉天殿前,不知哪位官员低低地念了出来,语气里充满了浓浓的质疑。

文官队列中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不少官员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摇头。

在他们看来,这所谓“便”,恐怕只是朝廷粉饰太平的官样文章,底下不知有多少小民被酷吏逼迫得家破人亡!

光幕并未理会洪武朝的质疑,画面再次流转。

这一次,视角骤然拔高、开阔。不再是某一府一县,而是整个大明疆域的抽象呈现。

无数道代表着清丈指令的光束,如同利剑般从北京射出,刺向帝国版图的各个角落——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

光束所到之处,旧的、模糊的田亩边界被强行擦除,新的、清晰的线条被重新勾勒描绘。无数新的、更详尽的鱼鳞图册在各地衙门中被绘制出来,堆叠如山。

紧接着,两组巨大的、闪烁着刺眼金光的数字,如同两座沉重的山峰,轰然砸在光幕中央:

【隆庆五年(1571年),全国田亩数额:4,677,950顷。】

【万历八年(1580年),清丈后全国田亩数额:7,013,976顷!】

【新增田亩:2,336,026顷!】

“嘶——”

“我的老天爷!”

“两……两百三十多万顷?!”

死寂被瞬间打破,奉天殿广场如同炸开了锅!倒吸冷气声、难以置信的惊呼声、脱口而出的粗话,汇聚成一片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夜空撕裂!

户部尚书脸色煞白,手指哆嗦着指向那串天文数字,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两百多万顷!这是何等泼天的财富!意味着多少过去隐匿不报的赋税!整个洪武朝的官员都清楚,田亩就是帝国的命脉,是钱粮的根本!这两百多万顷的增量,足以让任何一个王朝喘过气来!

武将勋贵们则简单直接得多。

永昌侯蓝玉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旁边同僚一个趔趄,他咧开大嘴,眼睛瞪得溜圆,声音洪亮如雷:

“好家伙!这张居正!真他娘的是个聚宝盆啊!两百多万顷!这得收上来多少粮食,多少银子?够咱大军横扫漠北几个来回了!痛快!真痛快!”

他身边一群武将也兴奋得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看到堆积如山的粮秣军饷。

然而,文官队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短暂的震惊过后,一股强烈的、带着愤怒和恐惧的浪潮汹涌而起。

最新小说: 大虞第一驸马爷 大宋的智慧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手眼通天 乱世悍卒,先抢大将军花魁娘子 穿书成弃妇,反手搬空夫家去流放 烽火重燃:玉微归 侍女千千岁 边关小兵,从绑定军事体验馆开始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