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 卷一:身在公门 崭露头角 第四章 衙门点卯

卷一:身在公门 崭露头角 第四章 衙门点卯(2 / 2)

林峰又转向赵小乙,压低声音道:“先去应卯,今日恐怕不好应付,你机灵着点。”

赵小乙重重点头:“峰哥放心,我晓得轻重!”

清晨点卯时分人声最杂。林峰与赵小乙随着一众衙役从东便门低头走进大堂。

这县衙的仪门横向三架的开间,每架两扇门页,总共就是六扇,所以明代衙门往往被俗称为六扇门。

至于影视剧里的特务机构六扇门,则只是胡编的。

那六扇气派的仪门乃是官家正途,他们这等身份自然无福消受。且看两侧的便门窄小,人挤着人,鱼贯而入,便是每日上值的常态。

过了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一方活水池塘横亘眼前,细波粼粼,塘边绿树掩映,两座假山左右对峙,一座石桥飞跨水上,便是县衙中有名的“堂前桥”。

等过了桥,一片青石板铺就的宽阔空地展开,左右两排厢房栉比鳞次,八间大开间正是县衙核心的六房办事所在。厢房之上,高堂巍峨,便是知县升堂问事的大堂。

此刻空地上早已黑压压站满了人。

六房司吏、牢头、阴阳生、医官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站在前列,后面挤着的便是各班衙役、各色夫役头子、以及少数应召而来的里长、册书等人。

人声嗡嗡,皆在等候早堂点卯。

承发官姓周,年岁不小,枯黄的胡须修剪得一丝不苟。身着玄色青衿,头戴四方平定巾,众衙役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唤一声“周承发”。

这承发房掌着实权。考勤记录、官司放告、文书派发,但凡知县未亲自指定的差事,皆由承发司吏分派。

在衙门里当差若开罪了这位爷,好差事轮不上,苦差事却次次少不了。在皂隶眼中,这位周承发简直比阎王爷还难应付。

承发房门口摆着张长条桌,桌上散着数十竹片,并排放着两个竹筐。

周承发端坐桌后,此处正是考勤签到之所,每日卯时签到,所谓“点卯”便源于此。

且明朝并无周末休沐之说,天天都得准时应卯。

见林峰二人前来,唐承发面无表情地拈起一块竹片,“啪”地扔进左手竹筐。

这套考勤法子既省纸张又高效,只道是未入筐的竹牌便记作迟到或旷工,只需记录少数违规者,笔墨开销大为节省。

片刻之后,大堂右侧县丞衙方向传来三声云板脆响。

堂下众人顿时噤声,依照班序肃然站立,偌大的庭院顷刻间鸦雀无声。

此刻安寨县衙当值者二百余人,虽部分杂役未至大堂,但院中仍黑压压挤着百数十人,将青石板地面站得密不透风。

升堂鼓声骤起,众人肃立整装。

周承发整理衣冠,快步站入大堂班序。左侧最上首是典史这位“班子成员”,其后依次是六房司吏、架阁库司吏、承发房司吏、阴阳官等相当于正科级的中层干部,在堂内按品秩肃立。

各房副职多称典吏,虽与典史仅一字之差,品级却低了两等,相当于副科级,此刻都站在堂下靠近月台的位置。

而林峰这等普通衙役则列于堂下后排,周遭不少同僚弓腰驼背、衣冠不整,显得颇为散漫。

林峰身材比其他人稍高一点,微微仰首便见陈师爷上了堂,立于知县正位之侧,中层干部们一起作揖躬身,倒没有看到谁下跪。

知县闭目养神,故意拖延片刻,待威严摆足,这才慢悠悠开口道:“升早堂。”

周承发立即高声唱喝:“阴阳报时!”

阴阳官跨步出列:“今日早堂时辰卯时三刻。”

言毕退回班列。

“皂壮快三班,报各城门、衙署、街市夜值情形!”周承发继续唱道。

一名衙役出列禀报:“东值门按时启闭,值夜快班两人、壮班一人;东大街更夫一人,甜水巷更夫一人,马家街更夫一人;昨夜无失火、夜盗、怪异等情。”

紧接着第二个衙役出列:“南贡门值夜,壮班三人...”

如此这般,六个城门及衙署各门的当值皂隶依次禀报,内容大同小异。

待众人报毕,周承发上前汇总:“今日各房各班应到二百三十一人,实到一百九十五人。未到.......”

堂下肃立的林峰听得饶有兴味,暗自记下衙门各房的运作细节。

待各房汇报完毕,知县又训诫了几句场面话,最后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那便这般吧。”

待的众人退堂,林峰正欲与赵小乙商议对策,一个皂隶已快步走来,语气不善道:“林峰、赵小乙,胡班头召集快班训话,速去!”

林峰眉头一皱,心知胡金宝这厮要发难了。

最新小说: 修仙模拟器 两宋英雄传 没人告诉我她是女帝啊? 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 文武悍卒 大楚悍卒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黄袍加身 逍遥紫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