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的老师满意地离开了,等走后宿舍开始沸腾了起来。原来宿舍上铺这位刘一民就是杂志上的这位刘一民。
他们作为文学青年,杂志上但凡出现一名有名气的作家,他们都要仔细地研读一下作品。
刘一民的连着两期都出现在《人民文艺》上,《诗刊》更是一期刊登了两首诗歌,他们研读的更为深入。
刘振云看着刘一民,暗道难怪这小子那么有钱,原来都是挣的稿费,心里面想写小说的念头达到了顶峰。刘振云虽然是知名作家,但在中文系的时候还是处于发育阶段,直到1987年开始发育完成。
他在《人民文艺》上接连发表几篇小说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才让大家知道原来中国文坛还有个刘振云。
李学勤拿着杂志,凑到刘一民旁边,笑着问道:“一民,我一直有个问题很好奇,为什么在《高考1977》里面,潘志友不通过考大学回城?如果是我,肯定选择考上大学。”
“因为通过潘志友在农场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人具有很复杂的性格。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很理性,他有时候明白问题所在,但他依然选择忠诚的接受上级的指挥,带着大家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除此之外他能在职责范围内照顾农场的知青,这体现了他身上温暖的一面。
在爱情面前他表现得很执着,为了陈琼可以牺牲掉自己,这是牺牲精神。这个人的复杂性格可以增加故事的深度和揭露了人性的复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脸谱化人物。”
“《一代人》我很喜欢,一民最近有没有新的诗歌?”陈大志问道。
“有,《诗刊》的下一期发表!”
“啧!”
一群文学青年在一起怎么能不聊文学,很快整个宿舍的氛围都调动了起来,从刘一民的小说聊到最近很火的《伤痕》。刘振云开口是托尔斯泰,闭口则是普希金。
几人的聊天很快被外面路过的学生听到,在门口偷听了一会儿后加入了大讨论。
“听说咱们学校的三角地很热闹,大家都在那里讨论文学,到时候一定去见识见识!”
随着宿舍里面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中文系的新生都知道了,他们这一届的学生里面有一个了不起的新生,是一个大作家!
他叫刘一民!
感谢天下纵横有我大佬的五百点打赏!
感谢书友20230711121533922大佬的五百点打赏。
求月票、推荐票,谢谢各位读者老爷,您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