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懂了!”她的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种解开谜题的喜悦,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更能滋养我的心神。
就这样,我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陪着她一点点啃下这些现代知识。我们用石子学算术,用描红的字帖学写字,我甚至用秦腔的调子,教她背诵那些拗口的拼音。
后院里,常常回荡着我们父女俩的笑声和读书声。
“b-a-ba,爸爸!”当她第一次用拼音,准确地拼出对我的称呼时,我激动得将她抱起来转了好几个圈。
这段共同学习的经历,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她不再仅仅是依赖我,更把我当成了无所不知的伙伴和榜样。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系统地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基础。
我发现,这个时代虽然灵气匮乏,但在探究“格物致知”的道路上,走出了另一条璀璨辉煌的大道。那些被称为“科学”的知识,解释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解释了风雨雷电的成因,其精妙之处,甚至让身为修真者的我都叹为观止。
我开始享受这种生活。白天,我是悬壶济世的江医生;晚上,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江一一的“同桌”。尘世的烟火气,将我这个古老的灵魂,彻底浸润、融化,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平和。
而一一,也在这种全新的学习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的聪慧,她的专注,让她很快就跟上了学校的进度,甚至名列前茅。
只是,偶尔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麻烦”。
一次美术课,老师让画《我的家人》。一一的画上,只有一个高大的男人,牵着一个小女孩。
老师好奇地问:“一一,你的妈妈呢?”
一一很认真地回答:“我的妈妈,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她在天上,变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每天晚上都会看着我。”
这是我教她说辞。那个为了生她而难产去世的、她从未见过面的阿娘,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了女儿的心中。
从那天起,老师和同学们都对她多了一份怜爱与照顾。而我这个“单身父亲”的形象,也愈发地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