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祝:“加两个吧,多了就没有预期效果了,别人也不乐意来找我们买广告。不过现在加,费用要增加一半。”
达林:原来一个过场广告是多少来着?
一百两。
增加一倍,是二百两?
胤祝:“就是二百两。”
达林:“竖条幅广告才二百两,这会不会太多了?”
胤祝说道:“当初是咱们求他们,现在是他们求咱们,价格自然不能一样了。”
康熙听得嘴角抽抽,不过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达林点点头。
胤祝看了看过完的广告:“盐商的广告有点少啊。”
清朝实行的是食盐官督商卖,盐商认领盐窝再去特定的引岸销售,引岸即是盐商们特定的销售区。
所以说他们是有各自的销售区的,不愁市场。
全国内共分十一个盐区,销售地主要是本省及本省相邻的省份,比如胤祝曾经生活的江苏吴县,他们吃的就是两淮盐。
但是一个区内不可能只有一个盐商,各大盐商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
胤祝还以为会有很多盐商闻风来打广告,没想到还是预估得高了。
达林说道:“盐商们都有特定的引岸,在京城打广告应该是用处不大。”
胤祝摆摆手:“你还是不知道知名度这三个字的威力,算了,等下一年吧。”
听到儿子说新词儿,康熙就看他脑袋,倒是没有词条跳出来,康熙直接问:“什么知名度?”
胤祝还以为老头儿在专心看冰场呢,说道:“大概就是别人知道一件事或者一家商铺的多广,比如王家丝绸,在我们这儿买了广告条幅之后,京城里进进出出的人就都知道他家的棉布丝绸好了。如果家里需要布料了,他们最先想到的不就是王家丝绸吗?王家的丝绸如果能保证质量,以后还可以给大家造成这样一个印象,棉纺织和丝织做得最好的就是王家。知名度高对商家的销售是很有利的。”
康熙:---
怎么我们都从来没有从这方面想过呢?
只听他儿子还有高论:“其实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皇家用品,可惜现在的皇家用品都不在民间领域流通。”
康熙:以后谁也别说老九擅长做生意了,看看十五,他连皇家都想用来打广告呢。
不过康熙是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就不接十五的话了,看到冰场边缘有一个木架,上面拼着红蓝二色的布,刚才他们来的时候,红的上面是拾,蓝的上面是八。
此时已经变成了一样的零。
康熙不明所以,问那是什么。
达林解释道:“那是计分牌,任何一方进球一个便能得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