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了功名到白头”是世人对洪昇的同情,更是对他这些年经历的最准确写照。
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例子。
不过洪昇到底是给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虽然《长生殿》事件是他本人不谨慎,但中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他还能不长一点记性?
胤祝就想是不是回去跟皇阿玛说一声,他本人出钱帮人再捐个国子监生名额,让人进场考考,如果文章还行,让洪昇当官写戏呗。
虽然不是所有文人都适合做官,但会做官的那些人百分之八十都写不出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个时代如果不注重文学方面的培养,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站在历史的另一端看就知道这件事儿有多严重了。
清朝在这方面本来就是短板,康雍乾三朝都有因为文字治罪的事,任何一个有点天分才华的文人都不应该错过,更何况是洪昇这种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准的。
胤祝要定这个人了。
当然不是为了让洪昇写小说。
没能去三哥那儿蹭上饭,他决定带着谢无量下馆子去了,也是巧了,正要去进去一家酒楼呢,就看见从旁边一个小面馆出来的田文镜,人穿着一件大棉袄,朴素到跟街上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艰苦朴素的作风,特别让人有亲切感。
“田大人,真巧,”胤祝欢喜地跟这人打招呼,“请您吃饭啊。”
他猜田文镜现在应该就是四哥的人了,四哥不在家,他帮忙照应一下,也能为以后的好关系打下基础,多好的。
田文镜看到是这位,眉心就忍不住皱了下,走过来见礼,胤祝当作没看见田文镜不怎么热情的态度,说道:“一起吃顿饭啊田大人。”
“在下还有事,十五爷见谅。”田文镜说道。
胤祝没想到田文镜对他的印象看起来很差劲的样子,这全程语气冷冰冰的。
但自己好像也没有得罪他吧,不想了,摆手让他走。
田文镜又行了一礼,后退两步才走的。
客气是真客气,冷也是真冷。
胤祝扭头问旁边的谢无量:“难道咱们什么时候得罪他了?”
谢无量摇摇头:“反正我看这家伙也不顺眼,他不跟咱们一起吃饭正好。”
胤祝听了,笑着摸了摸量儿的脑袋,“长大了嘛。”
小时候谁跟他们不客气,这小子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开干的。
两人上去酒楼,不缺钱嘛,便特别豪爽地点了六菜一汤,人就是这么奇怪,天天吃御膳吧,竟然还会觉得外面的小菜特别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