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调整了一下表情,心想着不能让儿子觉得自己这个皇阿玛嫌弃他回来,看向跑到跟前的胤祝时,就有点淡淡的笑意了。
然后脸沉了下来。
“怎么瘦了这么多?”
梁九功看一眼也心疼地道:“十五爷真瘦了。”
除了没黑,跟去了一趟边关也没什么差别。
后面跟着的一起来复命的李光地张廷枢心里都咯噔了一下,万岁爷不会要赖他们没看好十五爷吧。
于是这俩人飞快上前,行礼参拜过后对胤祝就是一通夸。
总之一句话,从厨房到考卷印刷,再到所有朱卷墨卷全部封箱运送到礼部,都是十五爷亲力亲为地盯着,十五爷办事尽责尽心,才能让他们二人心无旁骛地主持完这一场考试。
康熙听到胤祝让所有考务人员登记祖上三代,以及试卷从印刷房出来到考舍签的密封举措,也很满意:“倒有些任事之才,只是不能不顾着自己的身体。”
胤祝说道:“儿臣这不是担心搞砸了吗?可惜没抓到一个作弊的,让皇阿玛失望了。”
李光地恨不得关闭耳朵。
怪不得您那么废寝忘食,原来是要抓作弊的,幸好没让您抓到,否则让您三查两查的这一科恐怕都要废了。
张廷枢看了眼很遗憾的十五爷,没有抓到作弊气势失望的是您吧。
康熙惊讶:“真一个作弊的都没有抓到?”
说着看向李光地和张廷枢二位。
二人点头,真没有。这事儿的确也让他们惊讶,以前的科场,总会抓出那么一两个夹带小抄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抄的,今科的确未见。
张廷枢就试探着说了考前入场那天,十五爷收小抄的事。
康熙笑着点头:“这件事朕早已知晓,十五的做法很好,算是给那些还有羞耻心的读书人保持了体面。没有抓到作弊的好啊,说明大清的读书人都是正直之辈。也说明十五的差事,办得好,好啊!”
李光地:不怕了。
皇上都赞同十五爷的做法,底下的弹劾再猛烈也没事,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皇上觉得好,弹劾那些人尽了自己的本分就不会揪着不放。
好什么?胤祝觉得可能他去监考会试,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些小抄了,说道:“皇阿玛,儿臣有个想法。您看每年都有科举程文出来,今年儿臣收了这么多小抄,能不能弄一个科举小抄大全呢?”
李光地垂在身体两侧的双手有些微微发抖,您收小抄还不够,还要把读书人的不体面给摆到台面上来吗?
他还是放心早了。
皇上再不让他退下去,他恐怕自己得死在任上,当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