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十五的奖励,大清现在的雪花盐以及糖产量较去年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两淮盐,由于李煦拿到雪花盐制作方法以及水泥的时间最早,现在两淮盐的价格已经到了二十文一斗的最低水平。
大清共划了十个盐场,各大盐场都有对应的就近销售岸,不能跨区卖盐,这个政策目前不变的话,为了防止两淮盐商将好盐倾倒回海中,出海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是首先要保证两淮地区一年用盐的量,再出海,但商人逐利,一旦允许食盐外出,出海到外面利润更高他们必定是都要往外运的。
朝廷还需提前规定,商人需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量的盐来作为出海的盐税。
再有,铜铁金银等不易得之金属,不许外输,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中,也要规定舶来品,不许像之前一般,只要钟表香水红酒等华而不实之物。
朝廷现在是关停了很多矿场的,这也导致铜铁的应用紧张,因此可以把铜铁这些加入海贸的首项回收物之中。
西洋诸国的粮食、布料等等,也是需要鼓励入内的。
最后康熙表示,像是西方的那些机巧发明,也允许他们可以用来换国内的东西,至于怎么换又引起了一阵讨论。
*
胤祝不用上班,宫里的额娘知道了还担心他被撸职伤心,让人传话来说叫他好好歇着,这几天不必去宫里请安。
胤祝以前也不是天天去请安,不过是因为在京城,两三天就要进宫一趟,现在不请安不上班,就直接呼呼大睡直到日上三竿。
打折哈欠出来吃饭的时候,被告知前面的大朝还没退,胤祝吃了两个饼端着饭,悠哉悠哉地去围观早朝了。
朝臣们正在商议的是如何能确保出海的商人们能把朝廷想要的这些东西,运回来。
吵来吵去的都没有好主意,要么是强制征派,要么就是直接不开海,不开海的声音还是挺多的。
但胤祝发现支持开海的都是朝中一二品的大员,不赞同开海的那些话语权也不太够,就没管这个。
而是跟人建议,把出海的商人以及他们名下的船和船工什么的都做个详细登记,再一个开海了肯定要收海关税的吧,把那红酒啊钟表啊之类的奢侈品多加关税不就行了。
自家想要啥,关税低,然后告诉他们回来还能拿到户部补贴。
这么一来你瞅瞅,你们说本性是“逐利”的商人还能不听你们的?
吵了半天的大臣们,扭头看着坐在门槛上的十五爷,那表情都复杂的没法形容,十五爷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难道词条的教导就这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