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一:本书不没收大家的脑子,也不提供脑子寄存服务。】
【申明二:本书作者无存稿还特别听劝,有什么想法欢迎书评短评吐槽交流,如果有让大家不爽的地方,只要反馈的人多了,一定改改改,咱们一起完善,还请千万不要轻易弃书】
夏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铺洒在操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祁振国坐在部队宿舍的木板床上,手里攥着一张刚刚从团部领回来的复员申请书。
他低头看着那张薄薄的纸,思绪逐渐飘远。
1940年,年仅15岁的祁振国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八路军,成为129师386旅新一团李云龙麾下的一名新兵,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43年,新一团转入太岳军区,抗战胜利后又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序列。
1948年,祁振国分流转入华东野战军,因功升任营长。
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祁振国随部被编入新整编组建的第九兵团。
如今已是1950年,一转眼,他在部队里面已经待了整整十年。
去年年初的一次清剿残匪的行动中,祁振国救下了一名叫冬梅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结为连理。
婚后次月,冬梅便怀了孕。
这让祁振国满心欢喜,开始憧憬着未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活。
刚好,国家在这时启动了复员计划,祁振国经过一番慎重考量之后,决定复员回乡。
于是就去团部领取了一张复员申请书。
“振国,你真的决定要复员了?”正沉思着,战友老张走进宿舍,看着祁振国手中的申请书,有些不舍地问道。
祁振国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嗯,我想回去照顾媳妇儿,她怀孕了,长期一个人生活我不放心。而且现在仗也差不多打完了,复员回去正好也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老张点头道:“也是,冬梅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不过,你复员了,以后咱们可就不容易见面了……”
祁振国笑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会有机会再聚的。”
老张叹了口气,道:“你本来有更好的选择,咋会想着要回乡种地呢?”
祁振国现在是正营级干部,级别虽然不算高,但是以他的资历和战功,退伍后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安置方式,可他却为了响应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准备回乡务农。
祁振国无所谓地道:“咱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去哪儿不是建设国家,回乡种地也一样能干出名堂。”
申请书交上去之后没过几天,祁振国就办好的所有的复员手续,带着妻子回到了汉东省岩台县的老家。
他已经背井离乡十余年,父母留下来的祖宅已经完全破败,根本不能住人。
好在他复员后还是得到了一笔补贴,重新将房屋全部修缮了一遍,又将荒芜的土地开垦了出来,然后开始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虽然有些辛苦,但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倒也温馨和美。
可是平静的生活过了不到一个月,半岛战争就爆发了。
部队开始紧急动员,征召退伍老兵,准备入朝参战。
祁振国也接到了召回命令。
以他家现在的情况,是可以免予征召的,但是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国有战,召必回,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面的信念。
接到命令之后,祁振国恨不得立刻就插上翅膀飞回部队。
可是眼看着妻子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他却陷入了两难。
家里没个老人帮衬,如果他走了,那冬梅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思量再三之后,祁振国最终放弃了回部队的打算。
三个月后,志愿军先头部队秘密跨过鸭绿江,开往半岛战场。
而祁振国的儿子也在此时呱呱坠地。
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他给儿子取名祁援朝。
又过了三年,中朝与联合国军签署《半岛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祁振国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彻底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儿子祁援朝也一天天长大。
这让祁振国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