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变数不是李钧,而是燕八荒。”
裴行俭沉声道:“他们没想到燕八荒会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意识,成为大明律的守律人。这件事在黄梁律境之中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庙堂上的高官,还是民间的讼棍,都将燕八荒视为帝国脊梁。”
“而且这些法家序列的人最是讲规矩,如今三法司中居然出现了倒戈向鸿鹄的人,接下来法家序列必然会陷入一场清算之中。”
“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人再动李钧,将会成为三法司转移内部矛盾的把子,从而面对整个法家序列的怒火。”
杨白泽隐隐约约终于窥见了事情的关键,喃喃道:“而且李钧手中还有燕八荒遗留的部分《职制律》权限,除非有人在黄梁律境内杀死成为守律人的燕八荒,不然只能从李钧手中获得这些权限。”
原来真正在背后保护李钧的人,竟然是那位死去的重庆府锦衣卫百户。
杨白泽深吸了一口略显冰冷的朝气,可依旧感觉浑身热的发烫。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这一点些许的光亮,正是自己在这个‘利字当头’的世道之中继续坚持的原因所在。
即便做不到和光同尘,起码做到不同流合污。
“老师,您说李钧会愿意去倭民区吗?”
杨白泽的声音中透着些许担忧。
“在这一点上,新东林党的那些人难得聪明了一次啊。”
裴行俭感慨道:“朝廷在实施‘教化’政策,将罪民区百姓视为帝国本土百姓同等对待之后,罪民区的从序者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人手中握有了超越普通人的力量后,野心和欲望自然也会蓬勃生长。”
“可当他们发现帝国上层的大门依旧没有对他们敞开之后,一些野心勃勃之辈自然就转身投入了鸿鹄这类叛军的怀抱。”
“长此以往无疑会影响罪民区的长治久安,所以如今新东林党准备扩大‘教化’的尺度,给予更多的罪民的优待和便利。此举是在掘叛军的根基,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去面对鸿鹄的反击。设立在阳光下的倭民区宣抚使司和行走在黑暗中的锦衣卫,自然责无旁贷。”
“而且对李钧这种如同蚍蜉般无依无靠的野生武夫来说,一点恩能抵万般仇。他和佛道之间是源自序列立场的旧恨,但和鸿鹄却是摆在眼前的新仇。”
“所以那把绣春刀他不会放下,鸿鹄他也不会放过。”
言尽至此,再无可说。
裴行俭抬头看了眼天边已经升起的旭日,再看向自己欲言又止的学生。
“行了,我们是时候该去赴任了。”
“是,老师。”
杨白泽将嘴边的话吞入腹中,拱手行礼。
一老一少迎着旭日红光,大步走出成都县衙门。
就在裴行俭抬脚过县衙门口高高的门槛之时,身上的素色长衫衣襟飘摇,陡然变为一袭绯色官服,胸口处两头云雁交颈而歌,绕梁不息。
第250章 墨舟海运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灵山卫。
作为一个沿海小城,灵山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帝国前明时期。当时倭乱肆虐,帝国为了防备倭寇侵袭本土,设立备倭三大营,而灵山卫归即墨营管辖。
到了帝国现代,隆武帝率军御驾亲征,彻底剿灭了倭乱,同时设立倭寇罪民区。
此后,灵山卫作为军镇的属性已经微乎其微,主要的作用就是给驻扎在倭民区的帝国军队提供物资保障。
在嘉启皇登基后,随着新东林党推行‘教化’之策,将倭民区视为帝国本土一视同仁,灵山卫作为物资港口的作用也随之丧失。
现如今,地贫人穷的灵山卫已经彻底沦为了偷渡客和走私犯的乐土。
子、丑交界的深夜,位于灵山卫甲等良湾前的长街依旧热闹无比。
明人风格的饭店酒肆占据着街道中最好的位置,而在略显偏僻的角落则开着许多带有浓厚倭民特点的居酒屋和娼馆。
咸湿腥臭的海风中,色彩斑斓的鲤鱼旗和白底黑字的迎客幌子一同飘摇晃动。
叮铃!铃.
挂在霓虹招牌下的风铃响个不停,每一次店门的开合,都伴随着嘈杂的喧闹声。
穿着明制长裙和倭式和服的流莺站在巷子口,媚意流转的眼眸在熙攘的人群中扫动,满怀期待的寻觅着下一个出手阔绰的恩客。
流动的摊贩小心翼翼生存在店铺与店铺的夹缝之间,叫卖着一些添加了阿芙蓉的廉价吃食。
突然间,长街的尽头莫名爆发一阵骚乱。
拥挤的人群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让着朝左右散开,露出一条宽敞通道的同时,也让后方不明所以的行人看到了引发骚乱的源头。
这是一群气焰跋扈的精壮汉子。
走在最前方的领头之人穿着一件黑色比甲,衣领敞开,露出肌肉壮硕,线条分明的胸膛。黝黑的皮肤上刺着一张巨大的女人面孔,左脸妩媚娇艳,右脸械骨狰狞。还有两行对称分布前明古字:生不怕戍卫,死不惧黄梁。
只是这刺青的针脚并不算太好,没有凸显出想要的血肉和机械共存的冲击感,反而让整幅构图看起来有些扭曲怪异。
一条狰狞的刀疤从男人的额角拉到下颚,鼻孔翻卷,黄牙裸露,凶气四溢。
如此长相在如今换脸比换衣还简单的世道,属实少见,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