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推翻暴元恶政,不给鞑子当牛做马!”
“推翻暴元恶政,不给鞑子当牛做马!”
开完诉苦大会,挑出害群之马的俘虏们,在训导官的带领下,顿时群情激愤,热血沸腾,好似现在给他们一杆长矛,他们就能跟元军拼个你死我活一般。
陶安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他跟着训导官看了三天,就这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他亲眼看着训导官是如何将那些麻木的元军俘虏,转化成了意志坚定,且士气高昂的反元战士,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听说这都是鲁锦的安排,如果是真的,那鲁锦这摆弄人心的手段,简直可以称为妖孽,有了这样的手段,何愁会缺兵员呢?只要有人,还怕没有大军?
只是鲁锦对待士绅的手段,有些过于严苛了些,这江南到底还是士绅比较多,如果鲁锦一直按这个法子推行,那很难拉拢江南的士绅阶级啊。
于是陶安当即找到了鲁锦。
“主公这手整治俘虏的法子,真是让在下开了眼,照这个办法施行,定然能让圣武军快速壮大,只是主公以后还要如此对待江南士绅吗?那恐怕很难赢得他们的支持。”
鲁锦当即反驳道,“我杀的都是跟元廷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劣绅,他们既然敢举兵与我作对,那自然要做好战败被清算的准备,那些明事理的良善之辈,我可是一个都没动,比如先生不也是明事理的良善乡绅吗?
“再说那些人都举兵对抗我了,我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向我投效?我根本就没指望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陶安沉默片刻,又忍不住说道,“可是江南这样的士绅还有许多,主公都这样杀过去,是杀不完的。”
鲁锦当即又道,“如果他们执意跟我对抗,那就让我看看,到底是这样的士绅多,还是他们手下的佃户多,看看那些佃户到底是向着他们,还是向着给佃户分田的我!
“淮西这些年连年大灾,死了不少人,荒田有的是!淮西分完了,北方也有大量的土地等着人口充实,我还真不信会无田可分,他们胆敢对抗,我就奉陪到底!
“你去问问门外那些刚刚转化的俘虏,看看他们帮谁!”
陶安闻言一阵沉默,好吧,鲁锦说的确实有道理,既然已经是敌人了,那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再加上鲁锦设计的这个训导官体制,还有这套转化俘虏的办法,还真的可以跟那些士绅打到底,于是他索性也不再劝。
等陶安走后,程钧又跑来一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之前鲁锦制定俘虏转化方法的时候,将俘虏按田产分为四等,可现在又遇到一个问题,有些俘虏的家眷还在元廷的地盘里,如果不能把他们的家眷也迁过去,那就算给他们在淮西分了田,也没人耕种,关键还是要迁移更多的人口。
还有一个问题,把江南的一些劣绅处理掉之后,比如今天被俘虏们检举的那个刘员外,他家的田产该分给谁?哪些俘虏要留在江南分地,哪些俘虏又该迁到淮西分田?
鲁锦当即做出指示,先给能找到家眷的俘虏分田,然后把他们的家眷迁去淮西耕种,家眷暂时还在元军地盘的,先编练成军,等以后杀回他们家乡,就让他们家眷去淮西分田,暂时可以先给他们发放地契,就算战死了,也可以交给他们的家眷,将来拿着‘地契白条’去领五十亩地。
至于清算江南士绅空出来的土地,暂时充作官田,可以佃给无地百姓耕种,官府收租,充作官府开支,往后以建康为基业,身为国都,肯定会吸引来大量人口,那些官田土地,以后也可以分给新来的百姓,比如从庐州过来的工匠家庭。
也可以分给那些本来就在江南有地,但田产不足五十亩的俘虏,让他们留在当地。
得到明确的指示后,扩编军队的工作这才快了起来,程钧很快挑选了一批没有土地,籍贯又在当涂本地的俘虏,找到他们的家眷,送他们去淮西各县分田,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新编了一个24团。
徐用带着一群老兵,当即开始对这个新编24团进行训练,暂时使用的也是缴获自元军的装备。
此次攻略当涂城,城内守城的元军共有一万,被毙伤了近两千人,还剩八千没伤的俘虏,新编一个24团用去四千余人,再公审了数百名无赖和恶绅,留出一些在江南有田的士卒,将他们补入老部队的缺口,剩余的俘虏就只剩三千了,已经不够再编一个团。
不过采石矶那边还有一些俘虏,完好无损的俘虏大概有一万六千人左右,补充完十三团的战损,挑出里面的渣滓无赖,再新编22,23两个团,正好用去一万人。
剩余的六千人,再加上当涂这边剩余的三千人,加起来九千人,又能编出两个团。
于是鲁锦又提拔四团的吴复为新编25团指挥使,九团的华云龙为新编26团指挥使,再编两个新团,全部划到37军序列。
新编110师,下辖徐用的新编24团,吴复的新编25团,华云龙的新编26团,徐用为110师督师,隶属于杨璟的37军。
如此一来,37军就算满编了,只是其中一半兵力都是新编部队,暂时还没战斗力,只能用来守城。
渡江仅仅五天的时间里,鲁锦就用第一战的俘虏扩编了五个团,两个在常遇春那边,驻守采石矶,三个在当涂这边,驻守当涂城。
有了这三个新团用来守城,这样鲁锦和集庆路的元军决战时,就能使出全部主力!
杨璟的四团,俞通海的九团,张德胜的十七团,三个主力步兵团,再加上叶升的骑兵一团,足有一万八千人,再算上两个禁卫旅一万五千人,可以机动作战的总兵力就有三万三千人。
三万三对战陈兆先的十五万大军,一比五的兵力差而已,若是分兵攻城,鲁锦自然打不过来,但若是野外决战,那他也丝毫不怕元军!
渡江已经五天时间,鲁锦这边在抓紧扩军,那陈兆先那边在干什么呢?
他在疯狂摇人!
陈兆先一边在当涂以东的溧水县集结兵力,一边给他爹操办丧事,一边还要给元廷江浙行省的几个平章,定定、教化、和月鲁帖木儿分别汇报这边的军情,向他们求援,同时还要派出斥候去哨探当涂和采石矶的情况,摸清鲁锦的部署和具体兵力。
陈兆先不敢忘记他爹临死前的忠告,说鲁锦故意当众羞辱他,说不定就是为引陈兆先过去报仇,搞不好鲁锦就在什么地方设了伏兵,准备埋伏他呢,所以陈兆先十分小心,每天都要派斥候去哨探当涂的情况。
但是斥候们汇报的情况却十分诡异,鲁锦好像压根就没有伏兵。
从当地百姓那里得来的消息,说是鲁锦要给那些俘虏们分田,现在俘虏已经全部倒戈成了红巾,采石矶和牛渚矶那里,驻扎有一个所谓的团,还有两个用俘虏新编的团,一共三个团,上万人的兵力,还有水师的楼船驻扎。
而在当涂这边,鲁锦的全部兵力都扎堆部署在城外,背靠城池扎营,一共有三个红甲的步兵团番号,一个白甲的骑兵团番号,两个黄甲的禁卫旅番号,这些都在营里立着大旗,隔着好远都能看见,如果鲁锦不是故弄玄虚,就肯定不会有错。
不过禁卫旅究竟是什么编制,有多少兵力,陈兆先暂时还没搞清,只知道比一般的团多,还配属有黑甲的重甲步兵,战斗力强悍,是鲁锦的禁卫军,禁卫旅的黄甲兵又以使用火器为主。
这都是送他爹去溧水的那几个元军俘虏交代的情况,也只有他们近距离接触过当涂的圣武军,还被俘虏过。
这样算下来,鲁锦部署在当涂城外的兵力就有三万多甲士,城内守城的岂不都是俘虏?还是说鲁锦又从江对岸的淮西调来了其他部队过来守城?
陈兆先不知道鲁锦在搞什么招,不过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暂时驻扎在溧水县跟鲁锦对峙,顺便也是在调集兵力。
“少帅,丹阳、金坛和溧阳的兵也到了,我们现在已经有八万大军了,何时反攻当涂?”
“再等等,句容和上元的骑兵来了吗,那姓鲁的狗贼手下有五千甲骑,非一般步卒可以抵挡,我们得召集更多骑兵才行。”
“骑兵需要筹备额外粮草,恐怕还要晚两天。”
陈兆先闻言顿时怒道,“再去催催,问他们还拖什么拖,如今刚刚秋收完毕,哪里不能筹集粮草?让他们快点过来聚兵,溧水的马料足够他们吃上半年!”
“是!”
“等一下,再去问问,平章月鲁大人何时能够赶回来?他那里也带走了太平路原有的一千多骑兵呢。”
“是,属下这就去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