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373章 年终军政大会(二)(求月票)

第373章 年终军政大会(二)(求月票)(1 / 2)

第373章年终军政大会(二)(求月票)

刘璋将那张浸湿的盐铁券捞出来,在手里捏干,挤出多余的水分,又抖了抖,上面虽然布满褶皱,却丝毫不见损坏,再传到其他人手里,众人无不看的目瞪口呆。

等传到李善长和冯国用手里时,冯国用顿时惊奇问道,“这新钞的纸张.算了,还是不要告诉我们了,如此神奇之物,想来制法定然不简单,还是应该保密为好。”

刘璋当即道,“其实这新钞从样板,到纸张,还有这印刷,全是大帅亲自指导,我不过是帮忙找来工匠和材料,按照大帅的指示试制的而已。”

众人闻言不禁全都看向了鲁锦,这才突然想起来,自家这位大帅还有个公输氏嫡传的身份,能制出如此神奇的纸张,倒也不算稀奇。

李善长则是皱眉道,“这新钞品相甚好,纸张也很坚韧,就是不知道这造价成本?若是成本太高,岂不是印钞还要亏钱?这个能说吗?”

鲁锦当即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告诉你们一些也无妨,这新钞的纸张是由六种材料混合制作而成,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其中三种主料是、胡麻、还有杨木,这三种就占了总数的八成,另外两成是其他三种辅料。

“木是很常见之物,造纸又用不了多少,总比去砍桑扒皮要强,胡麻虽然种植的不多,但庐州那边也有种的,我们只取一些无法用来织布的下脚料就够用了,杨木也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也很常见,并且用量比较少。

“其他三种辅料,有一种是贵一些,但将来也有更便宜的东西可以替代,总的来说,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也正因为这种纸张主料都是麻,本就是织布所用之物,所以它更像布匹,而非纸张,这才能入水不散不烂,当然,能把麻做到这种坚韧挺阔的效果,也少不了那三种辅料和工艺的作用。

“虽然成本确实不低,但这不正是为了节省成本,这才把新钞做的那么小的吗,而且我也觉得以前的宝钞太大了,拿着使用也不甚方便,新钞这种尺寸就很合适。”

鲁锦说着还拿着一沓子新钞在手里数了起来,那唰唰唰的点钞速度,看的众人眼皮直跳,怎么感觉这位主公数钱的动作那么熟练呢

李善长闻言这才点了点头,“那看来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只是我听人说造纸通常需要少则数月,多则一年的时间,这种麻纸似乎做的很快?不会影响发钞速度吧?”

“这不会。”鲁锦当即解答道,“造纸时间长,主要是在沤料和漂白脱色上面,实际上打浆和抄纸反而用不了多少时间。

“而麻本就与成品纸浆差不多,还是天生白色的,这就节省了大量自然漂白脱色的时间,所以这种印钞纸,它只需要备料,打浆,抄纸几个步骤就行,只要材料能供应上,生产还是很快的。”

这种印钞纸的配方是55%的纤维,5%的亚麻纤维,20%的杨木木浆,这三种占总数的80%,另外三种鲁锦没说的辅料,其实是7%的填料(熟石灰),10%的增白型填料(高岭土),就是烧陶瓷用的那种白色瓷土,定远和六安都有产出,还有3%也是最贵的络合型干强剂,确保上面五种材料能牢固的粘合在一起,其实就是小麦预糊化淀粉.

预糊化淀粉是现代造纸工业常用的干强剂,能增加纸张强度和韧性,还能提高印刷性能。

淀粉水解后在高温中会产生糊化现象,上锅煮到五六十度,就会分解形成分子链,加在纸浆里,就能牢牢锁住其他纤维和矿物颗粒,就跟在三合土里加糯米差不多的原理,这样就能让纸张泡水不散不烂,其实就是农村里贴对联熬的浆糊

淀粉制作方式也很简单,先把小麦面粉和成面团,然后放水里揉洗,最后洗剩下的就是面筋,溶解在水里的就是淀粉,然后静置沉淀晾干,就可以得到干淀粉,不过此时还是生粉。

如果再把干淀粉兑水调开,放在盘子里上锅蒸熟,就能做成凉皮.

如果先把生淀粉兑水上锅熬成浆糊,再重新把浆糊晾干,磨成粉,这就是预糊化淀粉,半透明的,直接加在纸浆里,不用二次加热即可起到粘结的作用。

暂时而言,小麦淀粉确实不便宜,但将来可以用更便宜的红薯淀粉和木薯淀粉来替代。

淀粉也是工业方面非常常见的基础材料,别的不说,就说包装纸箱,鞋盒之类,那种三五层瓦楞纸粘起来的纸箱子,就是用熟化淀粉粘合的,全世界每天消耗多少纸箱,又需要消耗多少淀粉?更别提纺织、制药、建筑方面的消耗,那可都是粮食!

所以哪怕不是为了吃,就算是想搞工业,也肯定要把红薯和木薯弄回来,不然廉价淀粉都没得用。

纸泡水不散可以理解,至于上面的墨为什么也能遇水不晕不染,那是因为这不是水墨,而是油墨,调和墨汁的油用亚麻籽油为基础,加入渗透力超强的松节油,能渗透纸基,染色牢固不褪色,再加入生桐油,不仅能让墨迹速干,还能形成一层保护漆膜,提亮墨色。

虽然鲁锦现在造不出变色油墨,但这种油墨印刷的字迹在太阳下也能闪闪发光,主要是桐油形成的漆膜反光效果好。

用这种调和油墨印刷的产品,只要不是长时间泡在水里,短时间泡一泡根本化不开

李善长闻言这才说道,“既然材料不贵,生产又不慢,那我没问题了,尽快印制发行吧,不然总靠实物周转,没有货币也不是个事,就拿这次抚恤赏赐来说,如果能直接发钞就更好了,这样我们也能节省大量的粮食开支。”

鲁锦点了点头,正想说什么,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秦从龙又提出个新问题。

“大帅,老臣还有一事不明,这新钞的文券我看的懂,这分、角、圆又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直接用原来的文和贯,还有这各类新钞,为何只有一三五这三种面额,怎不多印全一些。”

鲁锦朝着刘璋扬了扬下巴,这才道,“刘卿,你来回答。”

“是。”刘璋当即介绍道,“这盐铁券,也就是新钞,虽与盐铁直接绑定,但也要依托实物货币为价值标准,就好似权重,或者秤杆上的秤星一般,因此除了新钞,我们还铸了新币。

“新币分为两种,这种是新铸的‘公元通宝’,每枚等于新钞一文钱,另一种是用白金制成,圆形无孔,按公输度量来算,每枚重六钱,折合元制八钱二分,有30克重,含银九成,掺一成铜锡增加硬度,保证耐用性。”

刘璋一边说着,一边将铜钱和银圆拆开发到每个人手里,然后继续道。

“新币的兑换是,一千文为一贯,一贯兑一块银圆,当一两白银使用,至于分和角,则是依照民间使用白银的惯例。

“大帅说民间交易使用白银多有不便,百姓难以辨认成色不说,银锭太大也很难找零,过手时还要用秤称量重量,有时还须剪成碎银子使用,这种剪下来的碎银子,民间俗称银角子,因此才用角做钱数,一块银圆可以兑十角,一角兑十分,一分兑十文,全部采用十进位制,方便计算。”

旁边的汪广洋掂了掂手中的银圆,也出言问道,“只合元制八钱二分,却当一两白银用,这百姓能认吗?”

鲁锦则解释道,“用起来肯定是没问题的,民间使用白银,一是难以辨认成色,二是经常需要剪成碎银子使用,百姓需要自己承担火耗,这一来一去,一两银子他们也没法当一两用,总是要亏一些。

“而制成银圆,一来不用他们自己辨认,一圆就是一两,找零也可以用角币分币来找,不用再剪成碎银,也不用承担火耗,要比原来方便不少,如果只当钱使用,而不是拿去熔了铸成其他器物,那百姓就是不亏的,只有那些想把银圆熔铸器物的人才会亏。”

事实上民国的银圆也不到一两重,流通最广的袁大头也只有26.6克,合清朝的七钱二分,含银量89%左右,百姓不是照样使用?

鲁锦这个银圆重30克,比袁大头还要更厚一些呢,百姓为何不认?再说他压根就没想着银圆现在就能流通,只是当作纸币价值的锚定物罢了.

新来的财户司主事周祯也提问道,“以前的元廷宝钞都是以文为钱数,有十文,百文,一贯两贯等等,这种新钞贸然使用新单位,变成了文、分、角、圆,百姓能适应吗?”

刘璋再次介绍道,“我们也考虑了这一点,因此特意在各类新钞上写明了价值多少文,比如分币,一分面值的新钞上就写了‘当十文’,三角面值上也写了‘当三百文’,一圆上面写了‘当一千文’,百姓就算不认识分角圆,上面也写明了多少文的钱数,使用不是问题。

“而且帮助百姓分清新钞面额,文分角圆还分别使用了四种颜色,尺寸也是面额越大,纸张越大,用来帮助百姓辨认区分,这可比以前数宝钞方便多了。”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以前的宝钞全是一个模子刻的,大小尺寸颜色都一样,你直接迭成一摞来数是不行的,必须得把每张都拿出来看一遍,你才能知道上面写的是多少面额,而新钞就方便了,同颜色、同尺寸的放在一起,直接数有多少就行。

最新小说: 1991我的年代华娱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公主在上,太傅别乱来 这个识别万物错的太离谱了! 斗罗龙王之九龙破渊